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学生走进社会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竞争是体育的又一鲜明特性,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竞争,也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竞争,无以求生存,没有竞争,无以求发展。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实际上,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的,竞争中离不开合作,合作中离不开竞争。而我们体育教学在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关 词】合作学习  合作能力  竞争机制  体育竞赛  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的整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现代人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人,能善于与他人合作,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正确的运用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方面有其特殊作用。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课上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合作学习的运用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莱文在美国的琼斯霍普金斯大学提出了学生小组学习的概念。并认为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均等是其主要牲。随着研究数量的啬和深入,以及各种方法的提出,斯莱文在1983年将学生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用权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与同伴要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合作学习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2人合作的小组合作,2人以上多人组成异质性小组一起从事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与同伴要相互配合,切忌单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

例如在水平三(五年级)教学抱三球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很好地渗透合作学习,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一个人抱两个篮球和一个排球,教师在游戏规则和方法讲解过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自由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讨论怎么样才能做到动作最科学(即能做到抱球不落地,又能做到速度快)。让学生讨论过后,组织小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紧密合作。例如,游戏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球掉地上,如果学生只靠单个人的力量只能是捡了西瓜掉了芝麻,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这时通过比较教学法来让学生认识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可以先让学生比赛过程只能通过单个人的力量从出发到结束都必需要依靠个人的发挥,由于比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紧张很容易造成失误这时如果旁边同学埋怨不理解更容易造成失误,球掉地后向不同的方向滚,一个人更是不知所措。容易发生掉链子的现象,造成比赛不能正常进行,卡带。通过一两次的练习之后让学生讨论说说游戏为什么不能提高速度,让学生自由说说。接着改变游戏方法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进行比赛。发挥集体的力量由几个同学上去捡球然后帮助游戏者放好球出发,当然过程中要注意游戏者在原地出发,增加游戏的公平性。这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游戏能提高速度?通过练习、思考、再练习、再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要素

1、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每位学生在集体比赛竞争中都是集体的一部分,一点一滴的成功与每一位同学都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虽然现在不是你在场上,但是你也应该做你力所能及的事。

2、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互教互学,对动作不到位的同学要有耐心。例如在水平一教学跳短绳很容易出现一部人先会跳而大部分人却不会跳,这时可以动员会跳的同学去教不会跳的同学,而不能出现嘲笑不会跳的同学。让会的同学在教的同时自己也得以进步。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部发生的冲突。正如前例所说的抱三球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小组里同学互相埋怨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那么这个小组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而成绩相对较差。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小组比赛停下来马上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互相埋怨能否提高成绩?这时学生就会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一个人出现失误时应该是马上进行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埋怨。通过和合作和谐的小组进行比较就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到这些问题。

4、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广播操或徒手操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互相指导发现和纠正错误。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互相找出错误并及时纠正。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例如上例,在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动作正确或整齐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要想小组获胜不仅自己动作要正确熟练而且要帮助其他同学也做到动作正确熟练。

(二)合作学习的过程

如果学生合作没有正确的态度,小组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成功的需要,合作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态度。

1、    学习积极主动,勤于思考,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同学。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分子,但并不是说一个会就能代表所有的人会。

2、    用心学习,专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见解,自觉维护课堂秩序。课堂上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这过程当中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时就要学生能做用心学习其他同学长处和优点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3、    敢于发言和质疑,不同意见要讲出,并说明理由。要让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因为每个班里总有几个学生都显得比较突出,这时其他的学生就可能会出现依赖和绝对信任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并不都是那几个人是对的。

4、    敢于争当组织者,积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者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特别是在高年级因为有小部分学生在平时上课表现比较突出,这时就很容易出现每次组织小组活动时总是那几个小组长,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他同学或者指定其他同学来负责一个组,并且在结束时给予肯定。每次小组活动都用不同的小组长,时间一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争当组织者。

5、    建立和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尊重别人,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能调控自己的情感,懂得欣赏别人。笔者在水平一进行单手肩上掷轻物教学时发现有很少部分同学在投掷时动作很是不协调而且把垒球投得很近,有少部分的同学就在旁边嘲笑,而投掷的同学更加不能放手练习而是把垒球就近扔下了事。这时,我就组织学生成立若干个小组,进行动作练习和改进。并且故意把笑的同学安排在未能掌握动作的同学一起,并且要求他们负责动作的改进让他们感受一下做教师的感觉。这时他们就会很认真地,主动去帮助那些同学,耐心地教授。

6、    同学间在学习或做练习时,学会有效的沟通技能,并且在组内有冲突时能解决。在课堂上因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人与人的沟通是最基本的技能。小组学习合作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互相沟通上加以引导。在组内出现冲突时各成员能够及时制止并且小组长能够及时得以妥善解决。

7、    合作技巧与策略的技能。学会选择适当的合作策略,恰当分工,优化组合。例如,在水平三教学救治伤员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要求两个人负责搬运伤员,一个人负责救治,另一个人就扮演伤员。这时就交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合作技巧和策略锻炼的机会。有几个小组的搬运特别的快,我就让他们来示范并让他们来说说经验。这时他们就说出了要让体重最轻的同学扮演伤员,而力气最大的两个同学来负责搬运。这正好是恰当的分工显出的优势。这时很多的小组恍然大悟,再通过组织比赛再来验证,让比赛的各小组都得以体验。

(三)应注意的几点缺陷

尽管合作学习得到了一些理论和研究的支持,但在其运用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还可能出现某些难以避免的缺陷。

1、“坐收渔利效应”,即优生优越感突显,差生有依附思想。在小组中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始终处于领先或优先的地位,优生完成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学习任务,其他人就心安理得地“坐收渔利”。而另一方面优生也容易形成“吃不饱”的状态。

在组织时要注意处理好优生在异质分组中的作用,一般来说优生很容易被同学选为小组长,这样前前后后的组织工作和引领练习,既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口才能力,又增大了自己示范时的运动量。即便没有当小组长,一般优生为本组的参赛获得胜利作贡献而感到心理平衡。优生的动作完成得又快又好的话,心理有一种优越的感觉,并能期待下次课的到来。

同时要注意让小组长明白练习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小组的事。每一个人都应参加进来,并且都应有一定的进步。这样才是优秀的小组、胜利的小组。让小组长来做教师的帮手,让全体学生都得以锻炼。

2、课堂如果没有组织好,教学秩序可能出现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或练习无法进行,目标无法实现。容易形成新的放羊式教学形式,即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分工合作不到位,对小组学习效果和学习内容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很容易产生互相推诿和集体责任无人负责的情况,学生只是在表面敷衍。

例如,如练习中很容易出现大家都来争当小组长,特别是中低年级更是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这时处理不当,要求但是没能当上小组的学生就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厌烦反抗的情绪。这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实际指定学习小组的组长。教师要注意让没有当过小组长(或者是对本项目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来当。如果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习以为常,指定的学生会乐意去做,没有被指定的学生也会通过学习别人的组织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指挥、管理能力。即便是没兴趣的学生也会为了管理好自己的小组而提起精神努力学习。期间教师起调节、说服的作用。

当然,体育教学中还应把这些合作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教育学生要善于和敢于竞争,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全,人格更完善,素质更全面,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合理运用竞争机制。

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竞争,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竞争,无以求生存,没有竞争,无以求发展,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经常为他们设置竞争的环境、竞争的氛围。而运动竞赛正是我们运用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运动竞赛是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常用手段,它往往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并能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运动能力,并能过成功的体验来增加进一步尝试的信心,而失败的体验则能使学生觉察到问题的所在以及能力的不足。对于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来讲,只要教师引导得正确正、负反馈都会驱使学生走向成功。胜利者,会更加追求永远第一,更加追求完美。而失败者,则会找到不足,加以改进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力争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从而使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一)处理好运用手段和教育培养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运用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自身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1、  自我奋斗精神的培养。

体育竞争,需要选手们无止境的追求,每个动作的掌握,每一项成绩的提高,都是自我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2、  心理品质的培养。

体育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在竞争性体育活动的特定环境中,学生的许多情感体验,例如,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高速自己的等等都表现得极其生动、具体和真实,其应答疚表现得非常的鲜明、及时,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时反馈,正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充分利用机会,及时、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对学生心理品质必将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培养过程。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学生以下心理变化:

(1)自卑心理。由于平时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成绩和操行也一直处于一般状态,老师不赏识,在同学心目中无地位,长时间下来产生自卑感,竞争意识淡薄。因为长期的压抑这种学生很容易把这自卑心理带到体育课上来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缺乏信心,不愿参与活动。在平常课堂上很容易辨认出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总是畏首畏尾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并不会显得比别人差多少。如果老师发现这样的学生就应该鼓励学生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同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意识到自己的体育并不比别人差。通过鼓励的方法来提高他的体育技能,其他方面也就能有所提高。

(2)胆怯心理。尽管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也优良,但却缺乏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时结结巴巴,对体育活动也缺乏参与意识,更不能参加竞争,害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心理的同学一般性格较为内向。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在平常的各种比赛竞争中要加以关注,有层次性地加以引导。让他逐步逐步地适应比赛,适应竞争,战胜胆怯的心理。

(3)自尊心理。有些同学自尊心较强,生怕主动参加竞争得不到名次而丢面子,也有时害怕竞争出错而被同学嘲笑,这样不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其他各项竞争。出现这种学生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在一生中有很多的竞争和比赛,每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肯定就会胜利,但是只要是参加了这就是一种胜利、这就是一种进步。

(4)嫉妒心理。由于缺乏某方面的才干,不能参加竞争或者竞争受挫,却又嫉妒别人的成绩,说怪话,成为竞争活动的外部障碍。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他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不一定会成功,只要努力了,进步了这也是一种胜利。

3、  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任何竞赛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则,它是竞赛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中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通过体育课上对体育竞赛的规则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必须遵守,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制定的各种比赛规则,只要是制定了并且在教学中加以运用,那么比赛过程中就一定要认真加以实施。

例如,在水平三抱三球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规定某位参赛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球在途中落地,那么该队员就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在这一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无论球离终点多近只要是球落地了就要求该队员重新开始比赛,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就能培养出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实现“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新课标要求。

4、  公平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体育比赛都是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比赛的公平原则和道德规范,把激烈的竞争规范在理智、诚实、公正、民主、团结、友爱的起点上,规则划一,机会均等,开放性很强,透明度很高,程序合理,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竞争机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

(二)培养竞争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竞争,对个人而言,是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个人的才干在竞争中得到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对集体而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共同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2、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公平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争的宗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使人们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

3、竞争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竞争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紧张或落后的情况下,心理的承受能力得到的锻炼与提高。由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与指导比赛,如举行的班级篮球赛、小足球赛等,教师既要对技能战术进行指导,还要对其比赛心理进行正确的指导。既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使学生心理更趋成熟。

4、为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质、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分赛、让距离等方法,使比赛在人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树立学生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

5、赛后要认真进行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特别是对一些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更要加以肯定,鼓其斗志。引导学生作自我总结,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胜、为什么会败,从中吸取教训,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应摆正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关系。竞争意识的三个基本精神即是相互理解、相互协助和相互提高,一个合作小组总是处在互助之中。学生彼此统属一个集体,必须协调一致情感,才有所依靠,在各项活动和竞赛中,自己小组才能获得胜利。这样才能使小组注入生命力,保持旺盛的活力,小组内每们学生应摆正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关系,追求整体优势。

三、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的整合。

竞争与合作,历来就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实际上,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的,竞争中离不开合作,合作中离不开竞争。同竞争相比合作对人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所以,合作的必要性应从教育的观点得到强调。通过共同的学习、集体活动等,孩子们不断地学习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是同别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阔。为了使用权孩子将来有更大发展,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内成员的组成以异质组成,小组之间要强化群体之间的比较,淡化个体之间的比较,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到小组之间,发挥小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其次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给予充分参与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注意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  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  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水平一教学跳绳中,我安排二到四个人一组,至少保证一名学生的跳绳动作比较正确,并且指导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这样学习的效果比老师一个个教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得在小组教学比赛时,每个小组的水平能力也就显得差不多,从而提高了学生课堂竞赛的积极性。

3、  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在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比较竞争中得到足够的训练和改进。形成了跳一跳就能完成目标的,而在原地不动就有可能被超过的学习氛围。这样使得第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争,争有所得”。

例如,在水平三教学跨跃式跳高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在进行练习时显现出来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时我安排了不同的高度让学生去练。水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高度练习,并且要看看谁先向更高的高度发起进攻,看谁能够先到更高的高度去练习。让学生与水平相同的同学竞争的同时完成自我竞争。

实践表明: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使体育课充满活力,也是学生通过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竞争机制的运用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竞争机制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是新课标实施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