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制定的。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健康第一”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要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大领域来实现。从这个教育目标可以看出: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转换、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对专业角色的认识,了解专业角色的本质,体味专业角色的价值,才能成为自觉的创新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角色的养成是其专业形象塑造的基础,也是开展创新教学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一、创造者的角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愈来愈受到我国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的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质量,乃至影响着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是一种高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自觉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这无疑对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创新型教师势在必然。 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其结果既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个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的思维方法、勤奋求实的精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度发展的一般能力和突出的专门能力,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才能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二、参与者的角色
- 1 -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体育教学中,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
三、挖掘者的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杰弗逊”教育观认为,人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人都是有可以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
- 2 -
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色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应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计不同的教具、图像和幻灯片并以鼓励、肯定的方式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从而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当然,我们也应该努力挖掘学校的体育教育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体育教育课程。
四、引导者的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由“教”变“导”。《体育与健康标准》中将每个学习领域标准细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而不是规定。教师可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自由选取教学内容,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在课中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积极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的鼓舞,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情绪。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他人健康,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
- 3 -
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一)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的制度体系,创建“学习型校园”。 优秀的、创新的制度体系总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及长处,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并能提高群体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学校应整合好教导处、教科室、各教研组等力量,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保证学校教育研究有序有效。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创新的、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评价制度、教研制度、奖励制度、评优评先、青年教师进修制度等一系列内容管理制度,以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帮助教师不断创新,走向成功。学校应努力成为教师创新、发展的精神家园,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培训融为一体。
创新离不开研究,而研究必须与学习结合。学习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创新需要信息的交流,知识的积累,开放的环境。学校应特别注重教师学习制度的建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比如设法改变教师生活封闭、信息闭塞的局面;尽力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挤出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获取外界信息。同时,鼓励教师自觉地投入个人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断地以边缘知识武装自己,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力,并形成一种对工作和学习的强烈内驱力与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研究,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