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快乐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



    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改善,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能力等并未因此而得到较大的改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大多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老师强行教,学生勉强练,使上体育课的学生得不到快乐,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愚以为只有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才有所提高。现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归纳如下:
一、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使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便于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的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将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例如跳马练习中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游戏规则讲述的《冲过战壕》《抢运伤员》《支援前线》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与趣味,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
二、 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
    上课铃响了,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8-10米处有几块投掷靶树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跨栏架、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的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三、 新颖、实用、由挑战性的教材选用和搭配。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例:青蛙跳远、武术鹰爪、篮板球的猿猴动作;与故事、童话结合,例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边唱完成充分利用器械,例滚轴车练习短跑技术动作;创设情景,例阅兵仪式练习队列对形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例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而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主音符。
四.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尝试阶段技术动作放不开,尚不敢大胆运用,当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后,学习的欲望加强。例背跃式跳高的发明就是创新阶段的产物。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差生循循善诱,及时解决难点,由怕--想--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愿学、乐学,觉得体育课不再是负担。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也能萌发出创造美的意向,从而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成果。

主要参考书目《学校体育学》 1992的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
《心理学》 1992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
      《素质教育观念》2001年7月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