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基层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对学校体育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革,努力推行快乐体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8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共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等30余个地区和上千名同仁到过鄞州学习和考察。
1999年12月,浙江省学校体育研究会、浙江省中小学体育协会和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三会的年会代表共150余人观摩了我区学校的快乐体育教学活动,不少代表表示:“鄞州区的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好路子。”。
2000年3月,在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召开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区作了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典型发言,介绍了我区推行快乐体育教学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区的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和全音控欢乐大课间操活动。宁波市教育局下发的甬教体[1999]434号《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要积极推广鄞州区实施快乐体育的经验。
从1999年至今,宁波电视台、鄞州电视台曾多次对我们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或新闻报道。
2001年5月,研究成果获得了宁波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教学成果研究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历时6年。2001年本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第208号)。课题组组长:李永明,副组长:计志芳,主要成员:沈斌、钟声、任定尧、林国伟。主报告执笔:沈斌。
(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学
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对智力发展、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体育教学在德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责任感、荣誉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教学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体育教学是以活动为主,它的本身就是在实践,新颖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新的运动项目不断涌现都是创新的结果。体育活动的创造空间十分广阔,创造性的运动是在实践中运行,又在实践中检验。
如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能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身体基础,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综观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的诸多问题。
在教育思想上:错误地认为体育工作就是竞技比赛和达标,只重视少数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过多、过繁、技术要求过高,趣味性太少,造成了学生对有些活动项目提不起激情,而对有些感兴趣的项目又因难度太大而望而生畏。
在教学方法上:一味地采取简单、乏味的“填”、“压”法,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法,这种评价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使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出现了“爱体育而不爱体育课”的现象。
在场地设施上:追求标准化、成人化,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各种竞技比赛。
据此,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我们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重健身、重实效。为此,我们从1996年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开始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改革。
(二)
80年代中期,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兴起,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并逐渐拓展开来。至今,全国已有四川重庆市的“快乐体育”教学理论与教改实验、广东省的“快乐体育”实践和新教材内容、以江苏为中心的“218”实验校群体的“快乐体育”的教改理论和实践等等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紧密相联的学校体育改革。
从各地区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对过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如过分强调竞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同时也对体育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许多改革往往只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点,如广东的快乐体育以教材的更新和评价的改革为切入点,“218课程研究团体”以各年龄段的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江苏和广东省湛江市的快乐体育以教学内容和教具的改良为主要内容,山东的和乐体育则以营造和睦的教学氛围为主要目标。对于快乐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中的应用模式,却缺少深入的、进一步的研究。
为此,我们进行了“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达到在学校体育中实现四个改变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三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四是变以往轻群体健身重竞技体育为两者相辅相成,使发展广大学生身心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协调发展。
二、本成果的主要内容
我们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具体化研究
“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化研究
“快乐体育”课外活动的创新化研究
“快乐体育”场地器材的人性化研究。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具体化研究
快乐体育思想在我国出现已有近二十年了,它既是舶来品,也是土特产,人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和理解。但我们觉得不管怎样理解快乐体育,需要指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快乐体育决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快乐体育决不是那种“学生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的教学。学生的快乐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它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共同协作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以及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等。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从表1中清楚地发现。
表1 传统体育教学思想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比较表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传授技能
教学内容
构建新型模式,提倡新兴的运动项目
“纯竞技式体育”教材模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创造式、情景式等
注入式、训练式等
教学组织
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
以教师为主体的军事式形式
教学评价
形成式评价、多元评价
绝对式评价法
教学设施
形式多样、分级分层
单一的、纯竞技式
经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有了以下认识:
l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l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l 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l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l 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l 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正确的思想认识使我们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校体育的重心是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不是围着几个体育尖子学生转。从而把以竞技运动传授为主的体育观转变到以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为主的,使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观念上来。
(二)“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化研究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构建的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试图通过独具特色的快乐体育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教学内容从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
1、教学内容的学校化改造
回顾建国以来历次编写的体育教材,有许多内容是好的,例如许多游戏,许多项目及练习手段等等,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完善人体身心的发展,至今仍可采用。但我们也感到,以竞技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的教材仍贯穿于中、小学体育中,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及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总觉枯燥,难于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身心的需要。
我们在实施快乐体育的实践中,按照竞技运动学校化改造的原则,对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调整采取了以下措施:
(1)普及化
学校化改造后的竞技运动项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以参加为要旨,以群众性的提高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逐步改变过于竞技化和成人化的运动项目。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其实这是不适合学生的,如果我们把篮圈的高度降一点,运动的场地小一点,学生就会非常喜欢,因为他们也可以模仿心目中的英雄——飞人乔丹进行扣篮了。
(2)简单化
对于学校化改造后的竞技运动项目,我们必须要把它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还是上述的篮球运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没有了走步、没有了双手拍球、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
(3)趣味化
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趣味化改造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的。在校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容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竞技运动项目时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如果让学生在跑道上单调地一趟趟地跑,学生的练习热情肯定不高。反之,我们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那学生的上课情景一定会大不一样。
(4)生活化
竞技运动中有不少项目都是源于生活,它们可以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挂上钩。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竞技运动项目的学校化改造中,考虑到这点,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那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力量项目,如果单纯地按照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练习,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困难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反之,我们把它进行生活化改造后,让它融入到游戏中,如“抢救伤员”,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会完全不同。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拓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和谐统一的活动办法。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身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从竞技体育训练的方法中演化而来的,如练习法、演示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艺术性的研究,即根据条件和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乐,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的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并且有一定成效的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法
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耐力练习课中,老师将枯燥单调的
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秋游”,按照“准备→穿过小树林→爬山→登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似乎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3)设疑法
设疑法是以“疑”为核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给学生一块小垫子,要求学生利用这块垫子做跳跃动作,方法越多越好。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跳跃动作,有的跳过垫子的四个角,有的不踩垫子分腿、并腿跳,有的折竖垫子跳高度等。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设疑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表演,有时让教师自叹不如。
(4)小组学习法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由小组自定目标或选择练习形式,组内分工协作,学习过程共同思考,相互帮助,对学习效果进行相互评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竞争、协同行为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单双脚跳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以4-6人为一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总结出尽量多的单双脚跳跃方法。
(5)目标学习法
采用目标学习的方法,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确定相结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如教师在一堂课中提出了小篮球的教学目标:用你最擅长的投篮方法在1分钟内投进尽量多的球。明确了这个有挑战性的目标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投篮上了。
另外,诸如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法、快乐作业法、师生换位法等等各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开始较普遍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
2001年上半年,区教研室组织了小学“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优质课比武活动,全区共有近3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学比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少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与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快乐体育”课外活动的创新化研究
在整个学校体育中,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发展学生身心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它可以使学生在灵活、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或巩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优良的品质,发展自己的个性。
但从现行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来看,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在“竞技体育”的范围中,有较强的竞技性。
为此,我们构建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充分考虑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改革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快乐体育园地的设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解决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的尴尬现象,使课外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两者的区别可从表2中看出。
表2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对比表
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
快乐体育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 间 操
单一的国家操,时间短、活动量少,学生易觉乏味。
全音控,生动活泼,活动时间长,量足,学生很有兴趣。
活 动 课
基本流于形式,缺少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的场地、设施。
充分开发、利用场地后,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活动。
小型比赛
参与率低,项目难度过高,学生没有兴趣参加。
参与率高,活动项目易于上手,学生积极参加。
运 动 会
与小型比赛情况类似
从田径运动会真正变成了运动会,让全部学生都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课余训练
学生对体育厌恶导致了课余训练的尴尬
学生对课余训练有较强烈的兴趣,参加人数及自觉程度高。
在快乐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重点对课外体育的三大方面进行创新,即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和学校运动会。
1、实施全音控大课间操
“校风校纪好不好,一看做操就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课间操水平确实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不但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最有保证和稳定的一项体育活动,而且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水平的课间操将以它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内容和多种表现形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同学们在做操中体验蕴涵在活动中的形体美,领略与之相配合的音乐韵律,以及伴随各种队形和造型变化,会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教育。而以往的课间操由于长时间(5-10年)统一做一套操,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显得疲沓。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后,我们对课间操进行改革更新。
课间操改革我们参照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课间操现场观摩研讨会精神。其一由教育局发文,课间操时间延长至25-30分钟;其二组织培训,进行试点;其三开展评比,交流推广。通过激活后的课间操结构为:简单的队列变换(冬天含热身运动)®普通小学生广播操®学校自编的特色操®放松性舞蹈(1分30秒左右)。整个做操过程音乐控制,广播操与特色操有时交叉进行。自编特色操的出现,激发了体育教师的智慧,各种特色操让人目不暇接,诸如哑铃操、球操、棍棒操、沙袋操、韵律操、武术操等等。另外,在做操时个体与队伍间的方位变化,使学生做操时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课间操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独有的艺术性。
区教研室从1996年开始已分别举行了中心小学组、点小学组和完小组的课间操比赛,这些比赛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各小学的课间操水平。可以说,课间操现已成为各所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促使运动会全面转轨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精神风貌的窗口,“少数人干,多数人看”,似乎历来如此,天经地义。然而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运动会,就会发现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从认识上看,运动会抹煞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忽视和剥夺了广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平等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权利。“重尖子、轻群体,重胜负、轻参与,重选拔、轻普及”,一句话,抓了少数人,丢了大多数。而学校运动会的本质意义应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对全体学生进行以培养体育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主。
从运作上看,运动会脱离了学校体育的实际,沿袭了竞技运动会的模式,讲究金牌效应。项目的设置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地按照竞技运动会的标准。如小学运动会中设置的铅球、标枪等项目,小学生一般难以学习,既不安全又没兴趣。另外,竞赛的方法、严格的规则也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运动会中规定的各班参赛人数和个人限报的项目以及每项限报的人数,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据我们调查,一般学校的运动会,学生的参与率在20%左右(还包括了一些集体项目)。
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学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逐步从运动会向体育节过渡,运动会或体育节内容、方法的确定开始从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基础性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如每班参加人数从20%上升到70%—80%,比赛内容除以田径为主外,增设了体现时代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内容,具体约有以下五类:
健身性、创造性、表演性体育项目——锻炼身体、发展身体某项素质效果显著而且简单易行、可测的身体练习项目:团体操(木兰拳、木兰扇、健美操、集体舞……)、身体素质项目(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竞技性体育项目——以普及型的田径、球类、棋类(后两项一般在体育节中进行)等项目为主的体育竞赛。
娱乐性、运动能力性体育项目——部分快乐体育活动项目、障碍类游戏、趣味游戏、民间体育活动。
观赏性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体育录象、电影、歌曲等(一般在体育节中进行)。
综合性体育活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其它文化相互渗透、交织,以开发、展示学生才能的各种活动,如体育知识竞赛、演讲、体育小制作、体育绘画、体育摄影、体育征文等(一般在体育节中进行)。
3、提高体育活动课质量
体育活动课统一或分散地列入课程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有选择性地加强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进一步体验,以提高体能,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
以往我们对体育活动课的处理都走入了一个误区,把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混为一谈,或认为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是同等的,应该将活动课搞成学科化;或认为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外锻炼是一样的,就采取放任自流方法。其实,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都是不同的,它是两者的升华与发展,它的正常开展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体能的发展更加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改革以后,我们对体育活动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重视三性、不断创新。
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收获。
娱乐性:注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既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又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方法上应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采用创造性练习,鼓励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既在活动中娱乐,又在娱乐中锻炼。
合作性:体育活动课由体育教师负责计划实施。但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在体育教师的策划下积极参与实施。同时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课,我们还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恰当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广泛地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作用,齐抓共管,不仅在课时上落实,而且在任务上、目标措施上都能真正落到实处。如邱隘镇中心小学,他们在活动中师生一起参与活动,开展的很多项目都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双杠、单杠、天梯、平衡木、小篮球、跳橡皮筋、乒乓球、过铁索桥、跳跨钻轮胎山羊、攀登长城墙、冲坡、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掷实心球、踏高跷、羽毛球、足球、拔河、呼啦圈、跨越障碍物以及各种跑的游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在乐中学、乐中练,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校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欢乐景象,使学校体育以发展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主要目标得以有效保证。
(四)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完善的场地。同时齐全的场地也是快乐体育教学活动能否能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原先,我区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山区学校,其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一是不足,二是过于偏向竞技化、成人化和所谓的正规化。如田径场主要供跑、跳、掷等田径项目的练习与运动会比赛用,辅助设施缺乏,场地的边角地段往往杂草丛生,没有利用。球类场地以篮球场为主,且篮球场及球架中小学都是统一的成人篮球正式比赛的标准,由此造成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单一性,特别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要求很不相称,从表3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发现。
表3 传统体育场地与快乐体育园地的区别
传统体育活动场地
快乐体育园地
德育性
几乎没有或很少渗透德育
多方位、多层次渗透了德育
实用性
用途单一,不能一物多用
比较实用,能一物多用
层次性
统一标准,没有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做到了分级分层
多样性
项目单调,仅有几项
项目众多
趣味性
趣味性不足,比较死板
趣味性足,学生非常喜欢
美化性
没有美化作用,平淡
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此,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活动后,我们把对现有的运动场地及部分体育设施的改革和充实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突出器材设置的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教育性,以使学校的运动场地及各种设施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进二类课程改革的实施,从而为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客观条件。这个明显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下表中发现。另外。在快乐体育园地的建设中,我们还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在建设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
开辟“园地”,我们首先对现有场地进行全面了解、测算与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设置合适的项目。一般说,狭长的地段宜设置攀梯、肋木、爬竿爬绳、单杠、独木桥(“铁索桥”)、踏石等攀爬、平衡和障碍类器材;挡风和较宽长的地段可浇制安放室外水泥乒乓球台(很多学校缺少或没有室内乒乓活动场地);僻静的墙面和角落设置“长城”墙和“冲坡”墙,田径场弯道外的两角设组合式攀爬架和秋千等,篮球场及球架的设置除少数标准场地外,我们采用双向、单向和探入式小篮球架作一字或短距离相对排列,小篮球场只要保持适当的间隔或有半个球场的地段都可设置,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使用效果极好。
2、就地取材
开辟“园地”需要适当的资金投入,但学校财力有限,因此除小篮球架等部分安全系数和制作技术性较强器材尚需购置外,不少项目均可自行制作、就地取材,如轮胎山羊,利用废旧汽车轮胎固定于地面,如独木桥、撑跳器械用水泥电线杆搁搭,攀登墙利用看台和围墙等等。
3、活泼趣味
“园地”项目的设置在尽可能不排斥体育项目、设施原有的教育、健身等内在因素的同时,我们努力从项目及设施的结构和活动方法上去增加其趣味性与娱乐性(尤为小学)。如组织学生进行单纯的快速跑和跑的辅助性练习,学生一般感到单调枯燥,而“园地”中设置了一堵冲坡墙,墙面由水磨石子浇制,墙的斜面与地面约成35度角,高度为2米至2.5米,墙面上又分割有高低的不同色彩的山峰,学生要冲上山峰(墙面顶有平台及围栏),必须根据自己能力作不同距离的快速跑,学生几乎个个兴致勃勃,积极主动,而在上坡时又迫使他做后蹬和充分高抬大腿。此外,有悠久历史的“秋千”项目也重新回到了操场上,我们在较大面积的浅式沙坑区内设置了适当高度的秋千架,让学生体会摆荡和平衡,同时在作某些比较疲劳的练习后让其身心幽闲的荡漾,实践证明,秋千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园地”项目之一,乃至老师也欲想作一下轻松的摆荡。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4、分层分级
所谓分层分级,即各类器材的制作与按装按不同层次,以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练习。这是克服目前运动场地、设计过于竞技化、成人化的一项主要措施。我们在“园地”试点学校设置的小篮球架高度一般分为二档,即2.2米(小学3—4年级)、2.40米(小学5—6年级),篮板长宽也作相应缩小,各种跳跃、攀登器械及单双杠等体操器械都分3-4个层次。
5、渗透德育
“园地”的不少项目可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我们在地上固定木椿或水泥椿,让学生练踏石过河和各种跳跃动作,引导学生学习红军叔叔长征过草地。平衡练习器中除类似平衡木的独木桥外,另外用铁链及自来水管分格横放,学生手护两侧护链,脚踏链(或管)而过。形象地如同红军过铁索桥,同时在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周围墙面等处以文字和图案加以衬托,如在攀登墙面上画上长城和山峰。写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壮语。其他类似的设施都可结合。由此通过活动渗透思想教育。
6、形式多样
“园地”项目的内容,形式极为丰富多样,关键在于根据体育及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去创造设计。我们目前作了一定努力,还将作进一步充实与扩建。如跨跳类、攀登类、平衡类、钻、爬、跑、投、荡类以及各种球类等等。每类根据场地和年级段一般可设计和设置2-4项,注意多样性,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各种不规则场地,另一方面能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发展学生多种活动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教材、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都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7、安全美观
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具体措施,包括项目设计、安装、活动的组织练习方法等等,严防运动时伤害事故的发生,这是开辟“园地”和开辟后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各校的实践体会,着重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设计要科学合理,如独木桥、铁索桥高度要适中,冲坡墙两侧及平顶四周应有护栏等。二是加工、焊接要牢固,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三是部分器械必须安放在大型浅式沙坑中,沙坑边缘圆角木质包边,沙厚15公分左右。一般攀爬类、摆动类以及“长城墙”的墙脚下都应铺放沙泥。四是每种活动项目的练习形式方法都必须由教师组织教学1-2次,平时活动也应由教师组织指导下有序地集体进行为宜,切忌随意开放让学生过于放任地活动。此外,自制的各种器械及设施一般漆上各种彩色,工艺不能过于粗糙。外型的美观一给学生以吸引力,二是创造了良好的锻炼氛围。
可以说,快乐体育园地的建成真正使学校成为了“学园、乐园、花园”。从1998年在区实验小学建成第一个快乐体育园地至今,全区已有90%以上的中心小学和点校建成了快乐体育园地。区教育局还专门发文表彰了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为区快乐体育园地示范学校,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
三、“快乐体育”教学活动实施后的体会
1、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实施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向全方位体育教育转化的较佳途径。
(1)快乐、主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过程集约化的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受一定教师指导的、受培养目标规定的、通过不同渠道的教学形式进行的、自身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学归根结蒂是要学生自身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外力只能影响而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事物或改变行为。因此,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自身的内部的矛盾,学生是推动这一矛盾运动的内因。所以,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是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自觉主动地认识与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也应该是学生主动的体育学习过程。
(2)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是现代教学论的一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说,其首要的是认识活动,但在进行认真活动的同时,必须会有情感的伴随。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机体的活动能力与耐受力增强,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的条件联系易于建立,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现代教学论主张从认识论为主转向情知论,实行认识过程与情感性格发展过程的统一,把学生快乐的学习情绪提到应有的地位。
(3)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是教学工作的美好境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习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认识:“应该学”,再艰苦也得学;一是来自爱好:“喜欢学”,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前者属于意志,后者属于情感。而前者——应该学,终究要归到后者——喜欢学,这是教学成功的秘诀。赞可夫曾断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现代教学法中最具有情绪色彩的是“暗示法”,它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愉快而不紧张,主张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欢乐,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学而不厌。愉快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美好境界,也是教师工作的美好境界。
(4)娱乐性是体育的固有特征之一,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作为体育基本手段的运动具有“玩”的特性。“玩”是人为了娱乐而产生的自发行动。如果没有乐趣,运动就不可能成立;如果让学生去从事失去“玩”的特性的体育那将是十分痛苦的事,其体育学习亦不能成立。我们还认为,快乐应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人生所追求的光明的精神境界。没有欢乐的生命将会枯萎,没有欢乐的生活是一片黑暗,没有欢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不可能取得体育之成效。所以,我们大声呼吁,要快乐的体育课!
过去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技术的传授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一切为了竞技和比赛,把体育教育的意义从“育人”降为“传技”,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之教学方法的死板和教条,使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到厌倦,也使一些学生在“一刀切”的技术教学中尝尽了失败的苦涩。实施快乐体育和建成快乐体育园地以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生动活泼、灵活多变,大大改变了“传技式”体育教育的死板、沉闷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单调、枯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与活动的效果。
2、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既提升了体育教师的综合实力,更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少教师在参加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优质课比武后深有感触地说:“快乐体育看似简单,实则困难,对老师来说,非但不快乐,反而更‘痛苦’”。
的确,从开始快乐体育教学活动起,区教育局和教研室就以发文、讲座、会议、观摩、印发资料等措施宣传“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等。至今已发文三次,组织讲座、会议、观摩各一次,在《鄞州区学校体育研究》第四期、《鄞州区教育科研》2000年第三期和鄞州区《教研信息》第3、4期中分别刊登了有关“快乐体育”的理论性论述、实施措施、实施信息文章及现场录入图片等,并于2001年上半年举行了教学比武活动。这些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督促他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快乐体育教学,各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以2001年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省五年级学生平均值进行
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省平均值对照表(男生:120人)
项目
类别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肺活量
ml
立跳
cm
50米
s
体前屈
cm
斜身引体
n
省值
140.11
31.73
66.2
1925.2
166.1
9.33
5.08
33.02
校值
142.83
34.6
64.98
2136.6
169.9
9.10
5.50
36.5
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省平均值对照表(女生120人)
项目
类别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肺活量
ml
立跳
cm
50米
s
体前屈
cm
仰卧起坐
n
省值
141.6
32.28
64.8
1770.2
154.9
9.79
6.79
29.09
校值
149.2
38.7
68.8
1945
163.3
9.52
8.60
34.5
另外,开辟快乐体育园地,使学校运动场地的边角地带被“量体裁衣”得到充分利用。不少设施器材的制作、安装都利用废旧物品,自行制作,因此促使了学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弘扬。
另外,通过实践,我们还有以下建议:
1、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是转变学校体育观念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需。快乐体育将是21世纪学校体育,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种有益模式,值得推广。
2、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深入剖析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研究现代社会和人体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必然趋势,把素质教育提高到富国强民的战略高度,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3、快乐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及其成效,还将取决于体育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教材、教法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其他教材、教法、模式的关系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以使快乐体育的教学实践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健康的发展。
4、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有益补充,但不是学校体育的全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找出不足,以进一步推动快乐体育的开展。同时要正确处理快乐与严格、快乐与兴趣、快乐与刻苦、快乐与质量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还必须认识到竞技运动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过去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还需继续发扬。要防止快乐体育就是不要技术,就是让学生“快乐”、让学生玩的错误认识。相反,快乐体育需要教师的悉心组织指导,激发学生的锻炼情绪,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和成功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锻炼习惯、意识,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术,真正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心之目的。
5、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各学校必须加强领导,注意科学管理,尤其要注意安全,严防事故的发生。如课间不能任意开放快乐体育园地,部分项目活动时教师要加强监督指导,场地器材要随时检查和及时维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