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


《中国体育报》今年8月3日第7版载文“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看过以后让人十分动情!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惊呼”学生体质下降了,几年过去了,并没有因为惊呼而得到遏止。这该怪谁?这问题提得好,这究竟该怪谁呢?

学生的体质是否真的下降了?这个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门的严重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这涉及到什么是体质?有哪些指标可以判断和证明体质是否下降了?如果“下降”的结论得到证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应如何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予以解决。

何谓体质?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容和指标是综合性的,并不能用某一单项的指标去代表。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具体指: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型、身体姿态、营养状况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及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即身体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运动能力。

4.心理状态:包括本体感知觉能力、个性、人际关系、意志力、判断力等。

5.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以及抗寒耐暑的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影响。“健康第一”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学校教育和体育,不能承担全部责任,但也绝对摆脱不了自己的责任。这是因为:

第一,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生体质下降,说明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力,学校教育当然要负一定的责任。

第二,学校专门开设体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学生的体质下降,学校体育教学应当是排查各种有关因素中的一种因素。

如果要研究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下降的关系,应当从哪几方面去研究?

其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不是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与一般的课外体育活动也不完全相同。

其二,关于开设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问题。体育课程是中小学教育和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

其具体的学科目标是综合性的,根据学科特点,应包括:学习体育的知识、技能,全体学生都要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朝气蓬勃,活泼愉快,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和敢于竞争的精神。其中通过学习和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主要目标之一 。

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兴趣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心理需求。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育价值观,也将发生变化,兴趣不再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生物学目标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即为了个人未来在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将逐渐成为他们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只强调兴趣,甚至不恰当地提出“娱乐第一,兴趣至上”的口号,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其三,关于选择与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问题。选择和确定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发展和提高,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有人批判过去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是“深、难、旧、重”,那么是否要用“浅、易、新、轻”的内容来代替?但是这两者又该如何界定和区分呢?笔者认为这应当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如60年代的体育教学大纲,高中女生有“一足蹬地翻身上”的单杠教材内容,体育教师反映不好教,学生完不成。经过试验后,放在小学五年级,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说明体育教材内容如果过分强调年级界限,或规定得过死,是不利于教学的。哪些内容应当保留,哪些应当改革甚至删除取消,这要具体分析、研究,不能简单地一股脑就都否定。如何把素材变成教材,是历来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研究重点,为了达到学科的综合目标,总是提出多条原则,但其中健身性(有利于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一条不可缺少的原则。而现在选择体育教材内容的原则,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喜欢、轻松、有兴趣、不费力气的内容,加之“担心体育课学生受伤,家长提出高额索赔,半数学校收起山羊和跳马……,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秋千(据笔者所知还包括单杠、双杠),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运动……”,“如果说体育课的缺失曾经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体质停滞不前的症结,如今体育课的走过场和体育课向休闲课的不恰当转轨是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另一个症结。”(引自《中国体育报》“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笔者认为不能把学生体质下降的板子都打在体育课上,但是当前体育课的某些缺失却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四,关于体育课程中的“三基”教学问题。“三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现在一提“三基”就被批判为是“传统的”、“旧的”体育教学“理念”,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中清除出去。为什么要反对“三基”教学,据说有三个原因:第一,强调“三基”教学,就会影响体育课的生动活泼,使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第二,强调“三基”就会使体育教学走上竞技化;第三,强调“三基”会影响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总之,有人把“三基”教学,与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与达成体育课程的其他目标是统一的,只要处理得好,就能为实现其他目标奠定基础,使学习“三基”的过程成为锻炼身体的过程。

其五,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定量要求问题。现在的体育教学,反对甄别性评价和按学生成绩排序,把体育教学中的定量分析和测验也否定了;也有人提出运动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这些质疑不无道理。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如果锻炼方法不科学,并要求限期达标,锻炼过度,是会损害学生身体的。但是,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学生,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其运动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过程,而且运动能力也是体魄健壮的标志之一。上体育课对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把体育课变成休闲和娱乐课,学生体质下降如何得到遏止?

其六,关于体育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带有一定的规定性,不是可学可不学的一般活动,除个别学生可按规定免修体育课外,一般学生都必须参加学习,不能因为自己有无兴趣,而决定是否参加。“为祖国而锻炼”、“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曾是五十年代的青年少年学生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既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达到“劳卫制”合格标准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内容。现在有人批评这些口号“过时了”,而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永远也不会过时,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之一。在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必须鲜明地举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旗帜,使其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成为激发学生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要使每个学生都明了健康的体魄,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我们反对的是空喊口号,而不是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

“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这么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需要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用事实证明,学生的体质是否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下降的?应当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遏止这种下降的趋势。如果说怪谁?要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多方面去查找原因。把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都算在学校教育、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头上,是不公允的,但是学校教育、体育和体育教学都不能摆脱自己的责任,其中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