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


摘 要  随着21世纪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运动也随之兴起,为了加速熟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大量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的发展出发,来研究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为跳远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 跳远运动员 助跑速度 准确性
1. 问题的提出
田径运动现在可以说是人类向自我的极限进行挑战,对运动员各种素质要求同样是越来越高,同样现代跳远的特点也向着助跑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训练中受一部分传统观念影响,教练员总是从速度、力量及技术的角度考虑各环节的熟练内容,因而使各项差别不大。然而,随着田径训练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充实,要求我们每一位教练员根据跳远特点,在训练中主要围绕高速助跑起跳和准确性进行训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外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有关参数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分析比较法
3. 讨论与分析
3.1 助跑速度
3.1.1 助跑距离的选择
在训练或比赛中跳远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助跑速度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如果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往往在起跳前就达到了最高速度,而在助跑的最后几步速度受到损失。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在起跳时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大速度。根据前人的科学研究,在跳远起跳前一瞬间助跑速度每提高0.1m/s。跳远成绩将提高8~10cm,可见助跑速度的重要性。
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运动水平与本人的40m和100m跑的成绩能客观反映运动员的助跑能力,下面的数据供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参考。而对于女运动员可在此基础上平均加两步。同时对于步频快而步幅小的运动员则稍微缩短助跑距离。对于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可适当增加1~2步。如表1
表1 40m、100m与步数关系表
距离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成绩 步数
40m 5.7s 12 5.4s 14 5.2s 16 5.0s 18 4.8s 20 4.6s 22
100m 13s 12.5s 12s 11.3s 10.9s 10.4s
然而,在比赛中助跑距离受到比赛的气氛、场面、情绪、运动员助跑起动方式、身体状况、跑道、风向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在情绪高、身体状况好、顺风等情况下,助跑距离应增加20~40cm,在身体状况不佳,逆风情况下助跑距离应缩短30~50cm。
3.1.2 助跑的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跳远成绩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当助跑绝对速度快时,跳远成绩也会相对提高,即二者成正比关系,若要取得世界最好成绩,红外线速度只有达到11~11.3m/s时才可能实现。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如鲍威尔在破世界纪录时,助跑速度达到了11m/s,而刘易斯在跳出9.91m时,速度也达到了11.06m/s,可见绝对速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跳远的成绩。如表2(第20届奥运会女子跳远冠军的教练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的百米成绩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表)和表3(中国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比较)
表2 100m成绩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跳远成绩(s) 100m成绩(s) 跳远成绩(s) 100m成绩(s) 跳远成绩(s) 100m成绩(s)
8.88 10.00 8.38 10.35 7.96 10.70
8.74 10.05 8.32 10.40 7.90 10.75
8.68 10.10 8.26 10.45 7.84 10.80
8.56 10.20 8.14 10.55 7.72 10.90
8.50 10.25 8.08 10.60 7.66 10.95
8.44 10.30 8.02 10.65 7.60 11.00
表3 中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比较
姓 名 跳远成绩(s) 助跑最后10m速度(m/s) 平跑最高速度(m/s)
鲍威尔 8.95 10.86 11.61
刘易斯 8.91 11.25 12.05
陈尊荣 8.01 10.34 10.47
刘玉煌 8.14 10.47 10.59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百米成绩越快时,跳远成绩也相对好一些;反之,百米成绩低,跳远成绩也相应降低。鲍威尔和刘易斯之所以能跳出8.95m和8.91m的好成绩,与本人的百米成绩有关。二人的百米成绩分别为9″91和9″95。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成绩虽接近国际水平,也具备了较高的水平,但助跑的最后10m和平跑最高速度都低于世界一流选手。如:刘玉煌的最后10m速度和平跑最高速度与鲍威尔相比分别慢了0.39m/s和1.02m/s,与刘易斯更是相差甚远。正如国家队教练冯树勇所说的,中国的跳远成绩要想提高,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就要从绝对速度上去发展,绝对速度有了提高,助跑速度也就更快,跳远成绩就能提高,说明了助跑的绝对速度对跳远成绩影响极大。
3.1.3 助跑最后10m的分段速度
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m的分段速度与成绩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总体说助跑最后5m的速度越快,成绩也相对越好,最后10m的分段变化同成绩到底有何关系?是否最后5m成绩越快,成绩就越好呢?我收集了世界著名选手刘易斯、鲍威尔、和我国著名选手黄庚、陈尊荣在重大比赛中的有关数据。如表4:
表4 刘易斯、鲍威尔、黄庚、陈尊荣最后10m分段速度与成绩
姓名 成绩 助跑分段10m速度(m/s) 后5m与前5m的速度差值
第一个5m 第二个5m
刘易斯 8.72 11.11 11.06 -0.05
8.87 11.18 11.21 +0.05
8.91 11.23 11.26 +0.03
鲍威尔 8.49 10.89 10.39 -0.50
8.54 10.57 10.70 +0.13
8.95 10.90 11.05 +0.15
黄庚 8.32 10.60 10.60 0.00
8.34 10.60 10.80 +0.20
8.38 10.60 10.70 +0.01
陈尊荣 8.14 10.52 10.36 -0.16
8.26 10.50 10.24 -0.08
8.36 10.50 10.58 +0.08
为什么会出现表中的情况。当第二个5m快时,跳远成绩就好呢?因为,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当助跑水平位移(Vi)与运动物体质量(mi)的乘积,在遵守力学的条件下,其动量(P)在助跑速度越快其值就会越大。即助跑速度越快腾空水平速度就越大,水平动量就越大,自然就会达到较远的距离。由此可见,助跑最后10m越快,尤其是最后5m越快,成绩相对就会好。同时也可以反映运动员的加速能力。
当然,助跑快不等于成绩就会好,这里还有一个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问题。如何才能掌握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呢?根据我国优秀选手的训练经验,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环节:第一;抓好专项技术方面的训练,以最后10m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为核心,将各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都围绕这个核心来加强训练。将以下三种练习贯穿整个训练之中:1)助跑节奏练习。2)全程助跑技术练习。3)专门技术模仿练习:一是三步起跳专门练习;二是起跳腾空步动作模仿练习。第二;跳远姿势方面,应尽可能选择同助跑全过程速度不断加快并与快速踏跳的结合相适应的走步式腾空技术。因为挺身式腾空技术容易造成起跳前后抑的协作,增大空气对人体的阻力。不利于起跳蹬起瞬间保持身体向前的姿势和降低速度。甚至会减低最后5m的助跑速度。这种问题在挺身式跳远运动员身上很普遍,连黄庚也不例外,在1990年他跳过了8.18m,但以后的两年成绩始终停滞不前,虽各项指标素质已达到8.18~8.40m专项成绩的相应水平。从1992年开始,改变了以往的技术,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掌握了走步式的技术,从而在1992年创造了8.32m的成绩以后每年都有提高,并且在1995年创造了8.38m的亚洲纪录。第三,效果检查方面,应加速推广应用《中国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表5)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评定标准》(表6)。表5可以用于检查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完善和专项跳跃能力。表6用于检查助跑的全过程,特别是最后10m的速度变化是否合理,即是否能做到不断加速。
表5 中国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
男 子 女 子
最后5m助跑速度(m/s) 跳远成绩(m) 最后5m助跑速度(m/s) 跳远成绩(m) 最后5m助跑速度(m/s) 跳远成绩(m) 最后5m助跑速度(m/s) 跳远成绩(m)
9.66 7.30 10.45 8.30 8.48 5.90 9.27 6.90
9.74 7.40 10.53 8.40 8.50 6.00 9.35 7.00
9.82 7.50 10.61 8.50 8.64 6.10 9.43 7.10
9.90 7.60 10.69 8.60 8.72 6.20 9.51 7.20
9.98 7.70 10.77 8.70 8.80 6.30 9.59 7.30
10.05 7.80 10.85 8.80 8.88 6.40 9.67 7.40
10.13 7.90 10.93 8.90 8.96 6.50 9.75 7.50
10.21 8.00 11.01 9.00 9.03 8.60 9.83 7.60
10.29 8.10 11.09 9.10 9.11 6.70 9.91 7.70
10.37 8.20 11.17 9.20 9.19 6.80 9.99 7.80
表6 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最后10m分段速度变化评定表
内 容 类 别 评定标准
不正常 正常 较好 理论最佳值
助跑最后5m速度与第一段5m速度的差值D(m/s) 王清、冯树勇、李爱东提出的标准 D<-0.20 D≤-0.20 D≥-0.10 D>0.00
赵国雄建议修改的标准 D<-0.15 D≤-0.15 D≥-0.00 D>0.10
注:赵国雄建议修改《评定标准》的新指标是根据世界和中国优秀选手数据统计处理
3.1.4 助跑的速度利用率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助跑速度与跑的绝对速度的速度之比。显然,它的极限为100%。然而,为完成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时不能达到自己本身的绝对速度。因为助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在起跳前获得最大的可控速度,这个速度表明速度利用率的大小。跳远的速度利用率与跳远的起跳技术、起跳动作、起跳目的有关。不同的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大小受其助跑结合起跳的技能能力以及起跳技术水平的制约。可见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也是当今跳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应半助跑速度利用率纳入训练之中。
3.2 助跑的准确性
跳远助跑准确性的重要意义,已尽人皆知,本人认为助跑起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假如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连续几次试跳失败,那他本身就难以发挥其自身的势力。也势必影响成绩的发挥。本人主要从技术、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3.2.1 助跑的起动方式
在现在跳远比赛中,助跑的起动方式主要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技术步点容易控制且比较准确。1983年5月至10月举行的南京田径邀请赛、第五届全运会、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成功率的79.1%。较行进间的成功率要高。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从而使起跳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呈规律性的增加。然而,缺点是不易发挥速度;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那么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优秀运动员喜欢利用这种起动方式,有人对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起动方式和步数进行了统计,统计情况如表7
表7 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步数、起动方式统计表
名 次 成 绩(m) 姓 名 国 家 助跑步数 起动方式
1 7.36 乔伊娜 美国 19 站立式
2 7.14 别列夫斯卡娅 前苏联 14 行进式
3 7.13 德雷克斯勒 前民主德国 21 站立式
4 7.01 拉特克 前民主德国 20 站立式
5 6.99 契斯佳科娃 前苏联 17 站立式
6 6.89 瓦留凯维奇 前苏联 15 行进式
7 6.80 英尼斯 美国 19 行进式
8 6.63 伯格曼 澳大利亚 20 走2—3步
9 6.50 伯诺娃 保加得亚 18 站立式
10 6.45 穆湟娃 保加得亚 22 站立式
11 6.39 艾乔尔斯 美国 20 站立式
12 6.11 戴姆西茨 丹麦 20 站立式
从表中可看出,多数优秀运动员都采用站立式起跳技术(约为66.7%),只有少数优秀运动员采用行进间的技术(约为25%),对于一般运动员,我希望他们采用站立式起动方式。通过上述的因素分析,在训练中无论运动员采用何种的起动方式。首先,应当始终如一,保持一致。其次,应控制好起的身体姿:呈加速助跑、富有弹性、高重心。在起跳时达到相本人的最大可控速度。这样有利于起跳取得最佳效果。
3.2.2 助跑的节奏
在这里谈谈起跳前的助跑节奏,因为起跳前助跑节奏也是影响助跑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表明:正确的助跑技术,应在直跳前不改变运动员在跑动时形成的节奏和身体重心高度。若运动员身体发展均衡,应重点发展其薄弱的环节,而不应改变技术弥补身体素质的缺陷。这样虽可以提高助跑准确性,但总是因小失大,牺牲自身优势环节,最终将阻碍运动员成绩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为这样容易使助跑中节奏变化大,步点的错乱也大。因此,在训练中,应做到速度与爆发力的平衡、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平衡,以建立完整技术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3.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跑道情况、身体状况、天气状况、风速、风向等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的变化,就如在煤渣跑道和塑胶跑道上进行比赛,其助跑距离就会各有不同。所以为了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应从训练着手,在不同的天气、跑道上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应不同环境,从而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3.2.4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踏板不准确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或捣小步。2)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3)一心想取得好成绩,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的节奏。4)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为什么会造成这四种情况呢?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注意,当运动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助跑踏跳的兴奋中心就不易形成,受大脑支配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则是精神过于集中在踏板上,而使精神过于兴奋。因而降低了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例如可以采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表象法、心理暗示法等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4. 结论
1.在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而助跑的准确性是关键。在跳远训练中,应重视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练习。
2.在跳远训练中应强调助跑速度、助跑能力、准确性、起跳技术和专项跳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之达到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变是稳定地提高成绩的关键。
3.对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国内是近两年来才应用到跳远的训练中来,还处于萌芽阶段,希望教练员在今后训练中进一步的进行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径》.田径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南仲喜,袁作生等
3.蔡军.浅谈跳远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福建体育科技.1995,(5) –46
4.董茜.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初探.体育科研.1996,(2) –30
5. 夏华.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上海体院学报.1998,(2) –26
6. 赵国雄.跳远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的研究.田径科技信息.1996,(4) –18
7. 侯日信,侯金去.助跑—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田径.1996,(4) –18
8. 程万才,曹效文.关于跳远竞赛中助跑速度利用率以及心理因素的研究.体育科技.1994,(4) –18
9. (俄)乌拉底米尔·波波夫.怎样提高跳远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田径科技信息.1996,(3) –35
10. 杜利军(译).俄罗斯专家谈跳远助跑训练.1996,(2) –30
11.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