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
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行、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搏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参加武术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运动、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武术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武术单项课根据选课学生的武术专项基础、身体素质情况,采取分班教学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班、提高班。
1.基础班:面向武术专项基础较低或没选修过武术选项课的学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鼓励参与该项运动,体验成功形成运动爱好。按要求参加课外练习。
(2)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动作,至少掌握2套拳术套路,并通过参与武术专项锻炼,提高体能。
(3)了解并运用部分武术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欣赏武术比赛、指导自我锻炼。
2.提高班:面向有一定武术专项基础或已选修过武术专项课的学生。
教学目标:(1)进一步强化武术运动兴趣,能够主动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套路的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
(2) 学会并熟练的掌握武术器械套路及散打、跆拳道的基本动作,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掌握并利用武术运动的特点,科学地锻炼身体,参与教学比赛、表演,制定自我训练计划。
三、教学内容:
(一) 理论教学内容
1.基本理论
(1)体育意识的培养
①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③我院体育课程的目标和管理要求
(2)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①健康的概念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②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③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3)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②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①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取向
②体育锻炼的社会适应性培养
(5)体育运动与营养
①大学生的营养特点及补充
②合理营养的原则
(6)体育保健与卫生
①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②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预防与处置
2.专项理论: (1) 武术运动的起源、种类、内容及发展概况
(2) 武术运动的竞赛规则
(3) 武术运动裁判法
(4) 武术运动的欣赏。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
1. 技术类:(1)拳术套路:五步拳、初级三路拳、二十四式太极拳
(2)器械套路:初级刀、初级剑
(3)搏斗项目:散打(男)、女子防身术(女)、跆拳道。
2. 教学比赛、裁判实习。
3. 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
四、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
武术课成绩考核权重表
内容
运动技术与技能评价
课外体育锻炼评 价
学习过程评价
理论成绩
课堂出勤与学习态度
权重
40%
20%
20%
10%
10%
(一)运动技术与技能评价40%
1. 评价内容与标准:武术单项课专项技术与技能考核,制定分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内容与标准。
考核标准与方法
项 目 标 准 分 值
三路长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
初级刀(剑)
搏斗类
1分钟连续踢靶
男
女
90~100分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精神饱满,动作规格好,节奏鲜明,能表现出长拳的风格特点;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神情自若,动作舒展大方,节奏均匀缓慢,身体重心无起伏,能表现出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精神饱满,动作规格好,节奏鲜明,能表现出刀(剑)的风格特点;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80
>70
80~89分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精神饱满,动作规格较好,有节奏感;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神情自然,动作舒展,重心起伏不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精神饱满,动作规格较好,有节奏感;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65~79
55~69
70~79分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规格一般,节奏不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较僵硬,连续性较差,重心起伏较大;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规格一般,节奏不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50~64
40~54
60~69分
1.独立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规格一般,节奏不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独立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僵硬,动作间的停顿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1.独立完成全套动作;
2.动作规格一般,节奏不明显;
3.熟悉单个动作的名称。
40~49
30~39
2. 评价方法: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主选择评价内容,教师分别实施考核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