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人如何论酒量大小?_酒史文化


  “古时英雄善饮酒,豪言百杯至一斗。由是壮士有口欲,纵使腹胀又何忧?”许多古人善饮人尽皆知,如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刘伶的“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是如何论酒量大小的呢?

  古人论酒量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体积算。宋朝人窦苹在《酒谱》中说:“古之善饮者,多至石余,由唐以来,遂无其人。”这是唐朝人酒量突然变小了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隋朝开始,改变了度量衡,隋朝的一石,比以前要大得多,所以再也没人敢吹自己能喝一石酒了。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人如何论酒量大小?_酒史文化

  一石酒是多少呢?有人考证,汉朝的一升差不多等于现在的200毫升。所以一石酒约能折合现在的40斤酒。当然这不是指我们现在说的白酒,此前人们喝的是米酒之类。即便如此,喝这么多酒也够让人吃惊的。

  古人衡量能不能喝的另一个标准,就是喝酒的时间。晋朝时,东海王的幕僚胡毋辅之,就是个大酒鬼。有次他招了帮人,躲在家里大喝特喝。他的好朋友光逸来找他,门人不让进。光逸急了,脱了衣服钻狗洞,大叫胡毋辅之的名字。屋里人一听,马上把光逸请进来,继续通宵达旦畅饮。东晋初年,尚书左仆射周顗则刷新了纪录。据说他小时候每次就能喝一石,后来当了官,也是经常大醉酩酊,每个月只有三天是清醒的,所以落下一个外号,叫“三日仆射”。

  古人给喝酒立下很多规矩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人如何论酒量大小?_酒史文化

  君子饮酒,三爵(杯)就行了,第一杯喝下,脸色红润温和;第二杯喝下,可以侃侃而谈,说古论今;等喝了第三杯,就该“油油而退”,差不多得了。

  有些谦谦君子,在喝酒这件事情上很克制,古话叫做“温克”。比如说东晋的陶侃,他每次喝酒,喝到舒服就打住,绝不贪杯。他总对人说:“我年轻时喝酒出过事,所以现在一定要克制。”可惜,陶侃的克制力没能遗传下去,他的曾孙,就是名烁古今、尽人皆知的大酒鬼陶渊明。

  古代的酒与喝酒的容器与现代不尽相同,所以无法用古代的酒量来与现代相比较,若是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和刘伶的酒量,也不足以令人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