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二胡世界,绚丽多姿,精彩无限。
跨进二胡世界的大门,蝶飞蜂舞,花香满园。一把精美的二胡浮现在眼前:古香古色,亭亭玉立,宛如一位工笔画中的妙龄淑女。她美妙的乐音,如同天籁,环绕在耳边。使人心旷神怡,遐想联翩:二胡的形影隐隐化作一条亮丽的船。那弯弯的琴头,像飘动的旗;笔直的琴身,像桅杆;两个琴轴,像桅杆上的栏;柔弱的千斤,挽着两根银丝线,携着一蓬无影的帆;光亮的琴筒,是船上的甲板;船身飘荡在音乐的海洋间;修长的琴弓,像一副船浆,拍打着音符的浪花,奏出优美的弦律,乘风向前。就是这条小小的船,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沧桑,积淀着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着秀丽山河的情结,铭刻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映射着乾坤巨变的容颜。这条独特的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承传至今天,使我们能够幸运地驾驭着它,在民族音乐的海洋中遨游翩迁。凭借着它,延续传统的精华,歌颂时代的新篇。
走进二胡世界,荡气回旋,感慨无限。
经历了千年的承传,百年的发展,二胡,这件古老而年轻的民族乐器,伴着忧伤,闪着辉煌,向我们跚跚走来。在慢长的风尘岁月中,二胡从浩瀚的草原大漠中降生。带着悲凉,带着粗旷,走向江南,走进梨园的一隅。在陌生的伴奏行列中,充当一片绿叶,难登大雅之堂。曾几何时,江南丝竹孕育了二胡之乡。在吴文化的影响下,悲凉的二胡,唱出了委婉优柔的江南水乡风情,以她优美动听的音色,传遍了江浙的大街小巷,成为流传甚广的民间乐器。同时,它的声音也逐渐飘到了北方。二胡的古老,在于她的生存时间长;二胡的年轻,在于她真正的发展,还不足百年的时光。也许是她出身寒微,也许她太过平民化,结构简约,技法单一。千年以来,没有一位古人专为她谱过一首名曲。因此,她难以和高雅的古琴、古筝比美,无法和华丽的琵琶争宠,只能在民间流浪。她就像一块美玉深埋于地下,默默地等待挖掘、雕琢、闪光。直到刘天华大师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二胡的命运。演奏技法的改革创新,大大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十首独奏名曲的创作,展现了时代的精神,使二胡艺术大放光芒。欣喜的她,从平民小巷,走进音乐的殿堂,跨入学府的课堂,并跻身于国萃之行。二胡的平民化艺术,也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果硕花香。二胡在表现地方特色和戏曲音乐中,独具风韵,为二胡艺术的扩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杰出的无锡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把二胡民间艺术推向了顶峰,成为扬名世界的中国名曲。以刘天华、阿炳为代表的一代宗师,为二胡艺术百年的发展树起了历史性的丰碑,令世人敬仰。
走进二胡世界,灿烂辉煌,风光无限。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胡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一些优秀的二胡新作应运而生,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小花鼓》、《拉骆驼》、《丰收》、《山村变了样》、、《春诗》等格调清新的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首届全国二胡比赛中,又有一批新创曲目闪亮登场。《赛马》、《赶集》、 《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等优秀作品的亮相,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二胡热的第一次浪潮席卷全国。一时间,二胡新曲纷呈,风格各异,花开满园,一派欣欣向荣。这些优秀作品,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仍然经久不衰,成为二胡爱好者们爱不释手的经典曲目。其中,刘文金先生精心创作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汲取了西方作曲的程式和技法,成功的运用于二胡,在二胡的题材、曲式、技巧难度、表现力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与突破。从而超越了刘天华作品的技术难度,被誉为继刘天华之后,又一个二胡作品的里程碑。在比赛中,一代二胡演奏家脱颖而出,闵惠芬、王国潼、蒋巽风、宋国生、鲁日融等获奖者,都成为现在著名的二胡教育家、演奏家。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沉寂之后,二胡艺术又开始复苏。在百废待兴的年代,二胡事业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提高,大量优秀作品迅速涌现。反映改革新貌的作品,应运而生。《一枝花》、《战马奔腾》、《葡萄熟了》、《江南春色》、《姑苏春晓》、《洪湖人民的心愿》、《草原新牧民》等新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二胡创作空前繁荣,二胡独奏音乐会频频举行,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二胡艺术。二胡再也不是古时的悲凉、粗旷;更不是过去被人认为的,只能表现哀愁、幽怨的乐器了。《红梅随想曲》、《兰花花叙事曲》、《新婚别》、《长城随想》、《第一二胡狂想曲》等大型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二胡与大型乐队相结合,也能够展现波澜壮阔的重大题材。使其表现力空前提高,将二胡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年轻的二胡艺术,是在不断借鉴其他艺术的进程中发展的。移植唢呐、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拓展了二胡的表现技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移植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增加了二胡技巧的难度,有效地促进了二胡演奏技术的提高。这个时期,二胡教学得到蓬勃发展,设有二胡专业的高等学府,在全国各省林立。在老一辈二胡教育家们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二胡专业人才和优秀的青年演奏家,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宋飞、严洁敏、周维、朱昌跃、邓建栋、陈军、于红梅等,都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二胡名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二胡艺术迈出国门,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二胡演奏家多次到国外演出,受到了各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令西洋人惊叹不已的是,这两根弦、无指板、蒙着蟒皮的拉弦乐器,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引为自豪的中国二胡。她终于赢来了早该属于她的骄傲。
走进二胡世界,魅力永远,激情无限。
21世纪,新的时代,新的光彩。目前,是二胡事业在历史上处于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我们沉浸在又一次二胡热的浪潮中。这一时期的二胡热,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不但遍及全国,而且还波及到了国外。喜爱二胡的人越来越多,学习二胡的业余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二胡的普及率空前提高。小至五、六岁的儿童,大到年过花甲的老人,纷纷操琴习曲,乐此不疲。在大、中、小城市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业余二胡,三五成群,自愿组合,在一起拉琴伴唱,自娱自乐,蔚然成风。在有组织的社区乐队、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民乐队中,人数最多的乐器当数二胡。缘何兴起二胡热?二胡的魅力何以如此之大?笔者以为:其一是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提高,使人们对音乐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二是二胡的音色优美,圆润悠杨,极富国人的歌唱性,令人喜欢爱戴;其三是二胡艺术快速地发展,经典曲目魅力不减,二胡新作不断涌现,二胡名家新秀,人气攀升,他(她)们精湛娴熟的表演艺术,令人陶醉,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悟和艺术的享受。其四是二胡的平民化本性,更贴近群众。其价不高,入门不难,体积不大,携带方便,在各种场合易于演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二胡学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组织专家陆续编辑出版了四套全国二胡业余考级曲集,为二胡爱好者全面学习和掌握二胡技艺,提供了权威性的、系统性的教材蓝本,极大的推动了二胡的普及活动;其五是当今媒体科技发达,为二胡的普及提供了过去所无法比拟的方便条件。电视、广播经常播放二胡演奏和教学节目。二胡书刊琳琅满目。二胡的光盘、磁带信手可取。二胡爱好者可以随时聆听自己喜欢的二胡曲目,方便的观看自己喜爱的二胡名家的表演。二胡的网站,也纷纷建立。为广大的二胡爱好者们在网上交流体会、传播信息、解惑答疑、咨询问题,提供了极速空间。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二胡热,绝非偶然出现,这是二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感到欣慰,感到自豪!作为二胡爱好者,我们应该向多年来为二胡艺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而付出艰辛的二胡艺术家、教育家、制作师、二胡网站工作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柄长弓歌岁月,两根银弦诉春秋。我进入了二胡世界,感受到了二胡那种内在的、难以言表的魅力。在二胡世界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结识了朋友,增加了乐趣;丰富了生活,充实了人生。研习二胡,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磨练性情。其路漫漫,其乐融融。二胡世界,多姿多彩。二胡世界,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