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郭峪古城 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村落


郭峪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郭峪古城位于AAAA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南300米。历史久远,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古村郭峪,坐落于阳城县北留镇北面五公里处的山谷中。离皇城相府仅一里之邀。四周由苍龙岭、东峪岭、摩天岭、翱风岭环抱,清澈的樊溪水由村东蜿蜒流过。林木葱郁,城楼高耸,红庙古寺,民居典雅,宛若一幅宁静、古朴、幽邃的山水画卷。

郭峪最早为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历史上曾名郭谷。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商贸的繁荣,使郭峪村文风兴盛。据《阳城县志》记载,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就出过十八位举人、十五位进士,甚至还出现过一门三进士的科第世家。他们不仅给郭峪村带来莫大的荣耀和光彩,而且也赋予古城无限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山西郭峪古城 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村落

明清人文的鼎盛,使郭峪人精心打造了一座座别具风采的官宅民居,还在城内外修建和整缮了二十多处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庙观寺塔、护村城墙,使郭峪“如化城蜃楼,人间仙境”。在这些古建筑中,郭峪城以它的雄伟和博大,受到了中国古建筑专家的赞誉。该城建于明末战乱之中,为防止乱寇入侵和骚扰破坏,于崇祯8年(公元1635年)正月十五日开工,当年十一月十五日告竣,仅用了不到十个月时间,便建成了这座雄伟壮阔、固若金汤的城堡。这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城墙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周长420丈,高3.6丈,宽1.6丈,城头列垛450个,建敌楼、城楼13座。城内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城开三门,东为景阳门,西为永安门,北为拱辰门。另外,为便于排洪,在城的东南,还设有两个水门。城墙建造者还别具匠心,在内墙上分三层用砖石修砌了627.5眼窑洞。正是由于这些层层密密的窑洞,因此人们称之为“蜂窝城”。这种建造法,不仅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而且屯兵有了营房,储物有了仓库,这既是郭峪古人聪明才智的表现,也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郭峪村还是明代顺天巡抚张鹏云,清代刑部侍郎张尔素,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的故居所在地,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长大成人的地方,还是第三军医大学前身第七军医大学成立的地方。

山西郭峪古城 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村落

郭峪村规模宏大,形制完备。村落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不仅是我县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蜂窝古堡群。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的集聚地。现存传统院落在建筑格局、形式、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保持原状,整体设计和营造均出自当地工匠之手,是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的真实体现。

郭峪村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该村民风淳朴,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者。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烧香拜佛、求神祭祖的习俗。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为九开间大殿,庙内飞檐挑角的元代戏台高达20多米,气势恢宏,中国少有。

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墙为中国罕见的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1400余米。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上世纪末,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郭峪亲笔题词:“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山西郭峪古城 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村落

申明亭位于村中通往北门,西门,东门的三条主干道之交叉处。名为亭,实际倒更像是从老狮院院墙上伸出的一个屋檐,仅此而已。但这里却是中国四百多年以来民主政治的体现。亭内原有石桌石凳,有钟一口,后有一房间,估计为值班之用。旧时会有村民推选有名望之老者,在此办公,以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在此处张贴布告,扬善谴恶。钟家大院 位于古城西北角,原为陈家众多房产之一,清道光年间,由原住在现晋城黄花街的钟家买下至今。

钟家大院由南北并列的两个二进院落,和西北角的书房院共计五个院子组成,三个门均可入院,布局讲究,还有砖雕尚存。临近该院有村内唯一的一小段完整三层古城墙(余者大多只有两层),长度大概仅二十米左右,足高12米。其中的蜂窝窑洞清晰可辨分为三层,下层窑洞最大,中层次之,上层最小。可作为郭峪蜂窝城之最佳访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