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邯郸出美女”的由来


自古以来,就有“邯郸出美女”的说法,特别是在中原区域,这种说法尤为流行。据有关学者初步统计,在悠久的邯郸历史上,仅见诸史料记载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美女才女奇女,就有四五十名之多。

邯郸出美女,并非仅是流传于人们的口头上,而在各类文史资料中,就有比较确凿的记载。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曾对战国秦汉时期的赵地民俗进行概括:“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孙继民先生在《战国秦汉时期赵俗例证》一文中据此加以引申,探讨了战国秦汉时期赵地民俗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指出赵地女俗以擅长弹奏琴瑟,善踏脚尖舞步,游媚富贵,大量涌入诸侯后宫为妃构成了自身的特点。孙先生还列举了大量事例,诸如秦始皇之母、赵悼襄王后、邯郸梁蚡持女献汉江都王刘建、南越王赵婴齐之后邯郸樛氏女、汉文帝慎夫人、汉文帝皇后窦氏和尹姬、汉武帝王夫人和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等,以此印证赵女确实具有“入后宫,遍诸侯”的特点。

实际上,除以上所举例证外,历朝历代还有许多赵女“入后宫,遍诸侯”的典型例证,如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之皇后,即赵惠后吴孟姚;楚国考烈王的王后邯郸人李圆之妹;汉代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金屋藏娇”的皇后陈阿娇;西汉赵国邯郸人江充之妹妹(因其善操琴歌舞而嫁与赵太子丹);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莾的姑母王政君(大名元城人);《新唐书》中的唐武宗李瀍的宠妃王贤妃;五代时郭威的皇后柴氏等等,出生于赵地或曾生活在邯郸之地的历代美女可谓不胜枚举。

古代诗词中吟咏邯郸美女的名句史不绝书,如《古诗十九首》中说:“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汉代的《吴楚歌》说:“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兮限层崖”,是说燕赵美人近在身边而难接近,如隔着高山峻崖,只能遥望和思念。《古诗源》中收录了建安才子曹植的诗《名都篇》,开篇云:“名都多妖女”,该书的编者清人沈德潜作注:“名都者,邯郸、临淄之类也。” 梁代大诗人沈约有诗曰:“朝日出邯郸,照我丛台间,中有倾城艳,顾影织罗纨。”是说邯郸美女有倾城倾国之貌。对邯郸民间采桑女罗敷的咏赞更是连篇累牍,如汉乐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慕名来邯郸游览“罗敷潭”留下著名的《游罗敷潭》诗。他还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唐代诗人岑参《邯郸客舍姬》有云:“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

齐代诗人陆厥的《邯郸行》写道:“赵女擪鸣琴,邯郸纷躧步。长袖曳三街,兼金轻一顾。有美独临风,佳人在遐路。相思欲褰袵,丛台日已暮。” 清代文豪纪晓岚诗:”桃花马上舞惊鸾,赵女身轻万目看。不惜黄金抛作埒,风流且喜见邯郸。” 清代康熙皇帝过邯郸诗曰:“邯郸古来佳丽地,征歌选舞搊银筝。”

清代著名河溯派诗人领袖申涵光诗句 “赵女临窗调宝瑟,楼前走马黄金羁……又不见,垆边娼,花鞋凤髻明月珰。旧城寥落荆榛里,楼台粉黛皆茫茫。”这些都从各个侧面描述了邯郸当年美女如云的盛世景象。

近年在永年县唐代墓志和宋代石刻中发现有关“貂蝉村”的记载,为貂蝉故里可能在邯郸的永年提供了考古的实证。还有汉代司马相如苦苦追求的祖籍邯郸的才女卓文君、被曹操重金赎回并安居邺城的旷世才女蔡文姬,魏文帝曹丕的三位宠妃甄宓、郭女王、薛灵芸,明代的绝世名妓苏三、民间艺人李赛儿等都以其姿色才艺卓绝而名载史册,近代还有集美丽歌喉与姣好容貌于一身的世界华人歌后大名藉老乡邓丽君;1991年,中国首位荣获“世界足球小姐”称号的邯郸美女孙庆梅;2011年问鼎“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冠军的邯郸女孩艾楚怡等等,一个个国色天香绝色盖世的佳丽,犹如颗颗璀璨精美绚烂夺目的宝石,镶嵌在邯郸几千年的历史长卷中。

邯郸之所以能够美女多出,有其历史与政治的原因,也有地缘与文化的客观条件:

一、民族大融合导至人体遗传基因的优化,是邯郸盛产美女的重要因素。

生物学告诉我们,杂交的物种有进化的优势。人类也不例外。各人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往往会使得彼此的基因得到优化。事实上,如果我们拓开视野不难发现,那些处于各大文明交叉路口的族群,或者那些乐于开拓、乐于接纳的族群,其人口结构中,长相美好、身材和谐的人群比例非常高。例如,处于欧亚大陆交点的土耳其和希腊、马其顿等地,这里不仅有辉煌的古代文明,其人群的俊美也是举世公认的,在世界选美大赛上,这里的美女往往夺冠。拉丁美洲的美女得益于西方文明的进入并与当地土著的融合。委内瑞拉的美女端庄、巴西美女的热情、墨西哥美女的奔放,是移民融合的结果。历史上,中国规律性的大规模移民,不停地塑造着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美的特征。由于移民路径的原因,每个地区移民强度很不相同,移民强度高的地区,其美女的总体比例要高得多。

邯郸,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内地族群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从战国时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强之一,不断拓疆扩土,邯郸成为北方各少数民族交流迁移的目的地,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从赵到两汉的四百多年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和候国的都城兴旺繁荣了400多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都城,促进了族群人种的交往和融合。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邺城先后为后赵(羯族)、前燕(鲜卑族)、前秦(氐族)、东魏和北齐(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政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的主要活动地之一。后来的明初大移民潮流,从山西有大批的移民进入,融入到当时的族群混合体中,奠定了邯郸一带婚姻交配的基因优化。

按照自然进化论中优胜劣汰的规律,使得异域人种在相互交合融通过程中,无论人的内在体质还是外部形态,都会不断地得到改良和优化,因而产生出更为优良的结果。这种历史进化的影响,形成邯郸女子既有北方人身材高大丰硕相貌端庄,性格敦厚豁达的风格,也有南方女子温良和善,聪慧灵巧的特点。

二、国城、陪都、郡州府治所的都市繁华,是造成美女集聚的客观成因。

早在3100年前,邯郸作为一座城市就已经形成。在殷商时期,这里就曾建有离宫别馆。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拓疆扩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鼎盛一时。

两汉时期又相继在邯郸设立侯国,历任有二十二代赵王;邯郸周边的邺城曾为六朝古都;大名春秋战国时曾为魏国陪都,后来又被后唐李存勖和大齐国刘豫两次建都,唐时为魏郡治所,五代和北宋时久为陪都;宋代以后大名、磁县、永年先后作过州、道、府治,都形成过人口集聚,经济发达,生活富足的盛世繁华。过去的一个帝王,往往是后宫嫔妃佳丽三千,王公大臣、富商豪门、都市奢华都会使得四面八方的美女来此汇聚。宫中美女的示范作用必定会影响世间的审美价值取向。东汉著名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一书中写道:“赵王爱大眉,人间皆半额,楚王好广领,国人皆没项,齐王好细腰,宫中有饿死。”讲的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明皇宠杨贵妃,天下女子无不以肥为美,这也是上行下效的结果。邯郸古时曾盛极一时,申涵光《邯郸行》中说:“我闻邯郸全盛时,朱楼银烛光琉璃。”反映出当时邯郸富足繁华的都市生活景象。明代文学家何景明《邯郸行》“邯郸道上车马多,行人夜火渡漳河。邯郸女儿年十五,能弹琵琶善歌舞。青灯朱户夜当垆,垆头酒熟唤客沽。玉壶有丝为君系,不妨醉向邯郸途。”这些邯郸古时华美世相的生动写照,无不以邯郸的城市地位有重要的联系。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和造就美女的重要基础。

邯郸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邯郸的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太极拳文化、磁州窑文化、古邺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类型昭示着邯郸这座文化金矿的丰厚蕴含量。

鸡泽的毛亨、毛苌叔侄所注的《诗经》,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集,因此又被史界和文学界称为《毛诗》;成安的戴德、戴圣叔侄所注的《礼记》,使我国的古代礼仪思想得以传承。这两对叔侄,犹如四颗文化巨星,为邯郸当地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矗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

站在邯郸历史街头的,还有我国母系社会代表人物人文始祖女娲、中国历史上勇开改革先河的武灵王赵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树立将相和睦典范的廉颇蔺相如、集成儒道思想的后圣荀子、断臂求法创立中国本土禅宗的二祖慧可、我国军事教育鼻祖鬼谷子、开创建安诗风的曹氏父子、美艳将军兰陵王高长恭、留名千古的贤相魏征和廉相李沆、河溯派诗人代表申涵光、太极拳中兴之祖杨露禅、当代世界华人歌后大名藉美女邓丽君……可谓群星灿烂,光彩照人,美不盛收。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邯郸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内力和气氛弥漫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细枝末梢。在文学的殿堂里,除了上述所列的毛诗,曹氏父子的建安文学,还有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赵都赋》《魏都赋》《丛台赋》等千古美文,历代文人骚客乃至帝王歌咏邯郸的诗歌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依然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数千条成语典故,都是历代邯郸美女们接受文化熏陶和滋养的不竭源头。邯郸的女人们由于长期经受这块文化沃土的浸润,往往从骨子里透出一种不俗的气质,从而更加丰富了“美女”这一词义的内涵。

四、自然与地理环境也对美女的成长不无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一方水土养一方美女。”邯郸的自然与地理环境亦有益于美女的成长,此说目前虽然未能得到科学的证实,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生长的影响,却是早已被各界所公认的。

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部,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山区海拨最高1898.7米,平原最低32.7米。属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3.8度,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80-200天。邯郸水土丰饶,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素有“冀南粮仓”、“冀南棉海”美誉。

良好的地理条件,使得邯郸成为北方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邯郸西部的磁山地区,就有了人类群居生活的痕迹,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谷物(小米、黍子)和家禽(鸡、猪),这说明这里在那时候就具备了人类居住的良好条件。在其后的长时期内,邯郸河汊纵横,土地肥沃,植被茂密,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百谷丰熟,禽兽肥美。王昌龄《邯郸少年行》诗说“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免骄。”乾隆《邯郸行》说“邯郸城中富蚕作,蚕月条桑绿荫弱。”都说明历史上的邯郸,四周有着大片的桑林,河汊纵横,湖泊相连,有滏阳河、沁河、输元河、漳河、渚河流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特别是女人受到大自然的滋养,因而多数出落得体健貌美,风韵绰约,仪态万方。李白的《邯郸南亭观伎》则是对邯郸美女的最好注脚:“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引美人,清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邯郸美女,是大自然给予燕赵这块充满柔美之气、有着波澜壮阔历史土地上的慷慨馈赠,是世间万物阴阳相合的产物。

附:邯郸古代十大美女

罗  敷

古赵国邯郸的美女。姓秦氏,名罗敷。嫁邑人王仁,王仁为赵王家令。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强夺入宫。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志,赵王乃止。她不畏强暴,不慕权势,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的民间女子。列为古代十八美女之一。

吴  娃

赵国武灵王之皇后,即赵惠后,名吴孟姚(?-前301年)。赵武灵王十六年(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一日梦见一名少女鼓琴,唱着这一首诗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之时将梦告知众大臣,并具体描绘少女的形象。

吴广听说后,觉得少女和自己的女儿吴孟姚很像,于是将吴孟姚献于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吴孟姚,封她为王后,赵人称之为“吴娃”。吴娃成王后不久,生下公子赵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

赵  姬

秦始皇的生母,赵国邯郸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她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成为秦庄襄王的王后。赵姬的身世,在《史记》中说是“赵豪家女也”,一说是“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的绝色美女,吕不韦将其送与秦国质子异人,后生子赵政(嬴政)即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追尊她为帝太后。

卓文君

邯郸藉美女。战国时期秦灭了赵国,强迫赵国的富户迁移到川峡等地。冶铁致富的赵国卓氏被强迫搬迁到了临邛(今四川邛崃县)之地,他了解到当地的矿产丰富,便继续开办冶铁业。卓氏在这里招聘滇、蜀两地有用的人才,开采矿山、熔铸生铁,并运用一切经营计谋,终于再次致富。从秦灭六国到西汉初的景帝时期,仅仅过了几十年,卓氏的孙辈卓王孙就已经成为当地声名显赫的大富豪。史载“倾滇蜀之民,富之僮千人“,他家仅所用的奴仆就有一千多人。有人说,他在田园池塘游猎享乐,生活简直可比得上一个国君。

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美貌而聪慧,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成为传颂千古的人间佳话。

陈阿娇

“金屋藏娇”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金屋的娇人名叫阿娇。她的母亲是汉文帝刘恒与窦皇后所生的女儿刘嫖,即馆陶长公主。她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她母亲的兄弟刘启即汉景帝。造金屋藏阿娇的是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汉武帝刘彻。

刘彻幼年的时候常去馆陶长公主姑母家,与表妹阿娇一起游玩。刘彻很喜欢这个娇艳无比漂亮的小表妹。刘彻三岁的时候封为胶东王。封王以后还是常去姑母家。有一次,馆陶长公主抱起刘彻,把他放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媳妇?他点点头,说要。长公主指指左右侍女,一百余人,他都摇头。长公主最后指着女儿阿娇,问阿娇怎么样?他笑着回答说,好,如果得阿娇作媳妇,一定造金屋让她居住。长公主听后万分高兴,随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竟真的应承了这门亲事。长公主多次在兄弟景帝刘启面前赞誉刘彻。刘彻这位景帝的第九个儿子六岁的时候便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位。刘彻做太子时娶阿娇陈氏,立为太子妃。即位以后,太子妃陈氏即册为皇后。

貂  婵

中国古典的“四大美女”之一,以“闭月羞花”而著称。其身世在正史中鲜有记载。故其藉贯无确切史证,众说纷纭。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在邯郸冀南古玩市场发现了永年县出土的一件唐代墓志和一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细读铭文,发现唐代墓志中提到“貂蝉里”,宋代石刻中提到“貂蝉村”。这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约有千字。文中提到“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八月一日戊戌时立”,其中还有“永年县貂蝉村木匠都料马谊”等工匠的名字,明确提到了永年县貂蝉村的地名。  唐代的村级组织称“里”,到宋代则称“村”。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宋代石刻可以看出,当地有个貂蝉村。而貂蝉生活的时代距唐代不过400余年,郝良真表示,有了唐志和宋刻这两件实物证据,可以推断貂蝉必然和永年有重要联系,极有可能是永年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有关貂婵的惟一存世实物。

蔡文姬

名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世的美貌女子。她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但一生坎坷流离,董卓作乱时被其部将虏至长安,后于兴平二年( 195 )又为南匈奴虏归左贤王,居南匈奴12年。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念其至交蔡邕无后,遂遣使者以金璧赎归邺城安居,并让其在铜雀台上演唱了其作品《胡笳十八拍》,诗中备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贯穿着强烈的悲愤之情,是对汉末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

甄  宓

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媳,曹丕的妻子,曹植的嫂嫂。后被魏明帝曹睿封为文昭皇后。据《世说新语》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冀州牧袁绍之子)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急召甄,左右曰:‘正宫中郎(曹丕)已捋去’。公(曹操)曰:‘今年破城,正为奴耳’。”其意为,(曹操)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夺取甄氏。可见甄氏之美。曹植也暗恋甄氏,曾作《洛神赋》以记其怜爱之情。

苏  三

传统戏剧“玉堂春”之主角。本名周玉姐,明代曲周县人士。幼年丧母,随在山西大同作官的父亲生活,父娶继母不贤,将玉姐卖入苏姓娼家,改名“苏三”,艺名“玉堂春”。偶遇同乡王三公子,一见钟情。后王三公子科举入仕,平反了苏三的冤案,两人成就百年之好,成为中国古代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人间传奇。传说苏三死后葬于曲周,因王家嫌苏三出身微卑,不得入王家大茔,其坟也仅偏避王坟的不远的一小土丘而已。苏三是中国受封建迫害妇女的一个典型代表。

李赛儿

有绝世姿色,出身于杂技世家,与姐姐一起从小随父母习艺,其姐擅长蹬坛、翻桌等技艺,嫁给磁州擅弄拳棒的李甲为妻,李赛儿与姐姐、姐夫一起闯江湖卖艺为生。擅长马术、走索,尤精于表演魔术九连环而闻名遐迩。

李赛儿是个技艺全面的女艺人,他们在各地撂地演出,鸣锣击鼓,拉开场子,李赛儿登场献艺,每每表演九连环,观者如云,赞叹不已,称之为“绝技”。李赛儿善于表演马术,只见她鞭马急奔上场,忽而一足立于鞍上,忽而又飞身下马,以手攀鞍而上;忽而用手握镫裤,以身从后鞦来往;忽而又存身卷曲在鞍一边表演镫里藏身……骏马奔驰,李赛儿在马上蹁跹漫舞,或单足立马、或骗马、或跳马、或马上倒立、或弃鬃背坐、或镫里藏身,花色繁多、技艺精湛,令观者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疑为神仙下凡。清代文人徐珂著《清稗类钞》中载有邯郸民间著名女艺人李赛儿弄九连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