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乌江交汇的涪陵城东12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19公里,是以祈雨文化为特色,集观光游览、养生度假、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福地仙境。雨台山海拔862米,是古代干旱时人们祈天下雨的地方。很早以前叫洪都山,东汉以后,因史传东汉时公孙述曾在雨台山屯兵,又称白帝山。唐代,传说尔朱仙曾在山中种松养生修道,又称种松山。明朝崇祯十六年农历六月初八,张献忠入川,登临山顶插旗,观察涪州军事形势,这座山被称为插旗山。涪陵一带多坡地,易干旱,故又称雨台山。祈雨古已有之,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0古迹0涪州》、清道光二十五年《涪州志》均有记载。雨台山最早设坛祈雨的朝代已无可考证,但据现存残碑上记载,雨台山祈雨坛为清朝光绪年间重建。
雨台山南起乌江,西北起长江,东临紫炉溪,三川汇聚。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在南端有一山脊与外相通,史称走马岭,是历史上有名的彭涪驿道。
雨台山西面可观两江汇流,鸟瞰涪陵全貌,一览涪州八景。雨台山东部是一条环长三公里长的天韵神道,可观一公里长的摩崖石刻,“湖广填川”时民众避战用的峒弯古砦;保佑五谷丰登的风车石,北宋年间的依岩庙;上万人朝拜的活菩萨,暗藏宝藏的"箱子扣",与之遥相呼应的古石钟。保佑一方平安的山王神,道教真人修身养性的长春洞;石头开花的观音岩;慈祥和蔼的宝珠观音;500多米长的天梯;祈天降雨的祈雨坛;钟灵俊秀的"老鹰嘴"。
雨台山地势平缓,苍松蔽日,翠竹遍野,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山顶上12个山头围着一近百亩的仙鹤湖,常年湖水澄澈,已开放竹筏、天然浴场及湖边露营。雨台山度假村及星月山庄,日均能接待住宿400人,会议中心容纳300人,配套的保健中心、歌厅、高空速滑常年对游客开放,广场上能举行500-1000人的烟花、篝火晚会。
每年五月至十月在天然浴场举办沐浴文化节;农历七月至八月间举办祈雨圣女选拔赛及新米节;春节举办雨台山庙会。
主要景点
九天玄女 财神 硐弯古砦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又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外祖父为盘古,母为天后圣母,夫为玄龙大帝,生黄帝。得盘古传授,于三清隐退后执掌道教。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法力无边的女神,不仅懂得阴阳之略及兵符印剑,而且精通养生之道。虔心向九天玄女祈祷,可佑青春永驻、永远年轻。
所以,爱美的女士们先生们,赶快在这里虔心祈祷,定会让你们永远年轻漂亮。
财神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分。武财神就是“赵公明元帅”,文财神又名“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天韵神道这尊财神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就是文财神。
关于财神,民间有许多说法。如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文财 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后奉命管理人间财帛、人世爵位。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常常举行各种迎财神的活动。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人们也于此祈求生意顺利,公平公正,财运亨通。
硐弯古砦
硐湾古砦的由来,和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有关。相传公元1668年间,张献忠攻占了四川,到处强拉壮丁,杀人放火,致使当地人口锐减, 于是就有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迁徙。眼前这些乱石土方,当年却是坚不可摧的砦门护墙,墙体内原是一个长15米,宽2米的深洞,那时当地居民为了躲避追杀,便在此随山势构筑城墙藏身,取名为“硐湾古砦”。 后来此地便成了一些贫民避难、躲灾的场所。再后来,四海升平,天下解放,由于此处是历史的避难港湾,人们就来此祈求幸福平安。
风车石
风车又名“风簸”,是农民用来扬谷灰的工具。风车的上面形如一个漏斗,粮食就从上面漏下来。风车的前面有一个轴承,装有一个手柄,连接着扇页。粮食从上面漏下来的时候,就转动手柄,灰和杂质就从后面吹走了,前面就流下来干净的粮食。在没有发明风车之前,农民就只有等大风起的时候,把粮食放在风口上把灰尘吹走。
据说,此处之所以名为“风车石”,就是因为曾经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形状就象一个风车一样。千百年来,这尊风车石就象一尊守侯于此的神灵,保佑着附近的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1959年农历9月的一个早上,还在沉睡中的人们被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惊醒。原来是屹立山上的风车石突然滚下山来。此后,这一带就发生了连年灾荒。
屹立千年的灵石怎么会自己突然滚下山去呢?
后来,人们才听说,原来是一名地质队员来此考察,发现这尊巨石里面,藏有一名为“金镐转儿”的宝贝,也就是转动风车的转子。于是,就取走了这件宝贝,风车石就滚下山去。灵石失去了灵气,也就不能庇佑百姓了。
作为朴素的劳动人民,有许多自然现象是他们所无法解释的。然而,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和自然搏斗。他们一方面敬畏自然,把大自然的种种神秘不可解释的现象归结为冥冥之中的神灵;一方面又很好的利用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不随意的破坏自然。
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面对一天天恶化的自然环境,是否,在此灵山灵石面前,应该好好思索一下呢?
活菩萨
此处名为“活菩萨”。传说在19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在对面乘凉的人看见一队人马自东向西飞到这里。尤其是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此处的石壁上曾清晰的出现了中国四大伟人的头像。于是,雨台山活菩萨顷刻之间就传遍四野。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朝拜,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上万人。此事惊动了涪陵区党委,公安等各级部门,试图阻止人们前来朝拜,准备炸岩而平此风波。但是,最终未能如愿。而今,炸药依然安放在上面。当时准备点火之人,据说是被一条大蟒蛇吓晕了,大蟒蛇应该是神灵的化身,特来保佑这千古灵验之地。
文昌菩萨
文昌又名文曲星,其原型是掌管文字的仓颉,后来被尊为掌管富贵功名之神。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盛行之时,多为读书人所尊敬崇拜,以求能考取功名。
一个人大凡表现出非常出众的聪明才智,常常被说以是“文曲星”下凡。可见,文昌菩萨掌管着人们的聪明和智慧,决定着人们,尤其是读书人的功名前程。所以,现在的读书人和官场中人,也常于此祈求聪明能干,学业有成,升官进爵。
药王神
药王神是道教俗神,与药上神同为兄弟,原是佛陀的左右侍从。因施药救人,得到世人赞赏,终修炼成仙。其前身是由中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医演化而来。一为尝百草的神农,二为医术医理通神的扁鹊,三为孙思邈。人们每有病灾,常来此诚心祈祷,以求药王保佑,能消灾去病,或保佑身体安康。
箱子岩
当地流传有一首民谣:石钟对石鼓,银子五万五,半岩箱子扣,买断重庆府。传说这面石壁里面藏有一个巨大的宝藏,谁要是发现了这个宝藏,就能买断整个重庆府。此处的宝藏,就藏在这个箱子岩里面,上面那个半圆形的,就是“箱子扣”。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里面是不是有宝藏,至今仍然无法考证,是否已经被人发掘,也不得而知。如果谁有那个福缘,不妨去探询一番。
山王庙
山王神即山神。大地上各个山岳,都有各自的神灵镇守。
山王神三头六臂,一双手分托日月,一双手分持虎尾蛇头,一双手捧宝踞坐于猛虎之上,怒目龇牙,相貌威严。
中国古人对山神尤为尊重。传说山神是释迦牟尼化身,在众神之中,特别尊贵,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驱雷逐电;能保家宅平安,风调雨顺;能指挥猛兽恶禽,保一方平安。所以,当人们遇到天干水涝,庄稼歉收,猛兽为恶,生疮害病,便以为是山神发怒,于是,就带上牲口祭品,前去拜祭。以求能保一方平安顺利!所以古人才有“遇山拜山,遇佛拜佛”的说法。
土地公土地婆
土地是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乡下老人形象,能驱邪纳吉,赐福添寿。
土地的称谓起源于东汉时期,原称社神。社为古代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国历来都有“奉土祭社”的活动。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于是人们对土地敬爱有加。民间常常以当地名人作为土地神。今天土地神常配祀有土地婆婆,乃起源于南宋。在南宋之前,仍只有土地公公的神位。
自东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 道教神阶中只能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并且为人公道。土地庙常有“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的对联。
祈雨坛
这里是涪陵的制高点,海拔862米。在这里,可以观涪陵全貌,远眺长江,视野极其开阔。古人选择这里祈雨的原因,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当我们登临此处,顿显心胸开阔,怡然恬静,由此推知,此处定是一个风水宝地。
中国有着悠久的祈雨文化。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开始,就有祈天祭雨的活动。而今流传于世的,一是北京的天坛,另一个就是这里的祈雨坛。同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祈雨文化,所不同的是,北京天坛是皇帝将相为民祈雨,此处是平民仙人祈雨。现在这里残存的这段碑文,重建于清光绪元年,也就是公元1857年,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碑文残缺不全,但仍然可以看见“毛法真位”几个字。据说毛法真是一个在此修行的道士。因为道法高深,又与此处的蔡龙王关系特好,所以,每逢天干地旱,人们就来此祈雨。毛法真就设坛做法,邀约蔡龙王,呼风唤雨,以救民于火热之中。雨台山的祈雨,起源于古巴国,最后一次祈雨,是在1949年。
古人祈雨的时候,会举行一些很隆重的法事。比如,需要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意味遮风挡雨。一边拿盆敲打,一边跳跃吆喝,甚至众人围着一条穿着古怪花哨衣服的狗,指指点点,哈哈大笑。因为有民谚说“笑狗落雨”。而毛发真人就在高高的祈雨坛上施法祈雨!终于求得甘露普降!
同心锁
永结同心,锁定一生。朋友们,爱是需要表白和承载的。锁上一把同心锁,愿你们的爱,和灵山一样永恒!让天地日月做你们坚贞爱情的见证。
天韵神道
此道是古人祈雨的必经之道,又名“音乐梯”。请大家仔细听听,当我们脚踏石梯的时候,下面就会穿来“空空”的声音。在祈雨的庄严肃穆中,这个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一样。传说是因为脚下的山体中藏有金子,意味“金生水”。古时人们就由此膜拜而上祈雨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