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和渔猎的民族——达斡尔族。今天的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等地,现有人口13万多。
据有关文献记载及专家研究考证,达斡尔族与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契丹族有着一定的渊源。达斡尔人是否就是古契丹后裔,这个难解的谜题给达斡尔族蒙上了一层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而让世人真正了解这个民族的是——曲棍球。
作为一个民族突出的体育竞技项目,曲棍球毫无疑问是达斡尔族人的骄傲。达斡尔人的曲棍球运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中国古代类似曲棍球的活动,唐代(618—907)叫“步打球”,到了宋(960—1279)辽(917—1125)之际,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人广泛开展起步打球运动,与现代的曲棍球更为形似。随着历史的变迁,此项运动后来在其他各民族中逐渐消失,唯有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中保留下来,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被达斡尔人称为“贝阔”。
每当春播歇晌,当地的达斡尔人就地取材,用木棍将一个马粪蛋当作曲棍球拨来拨去。每逢重大节日,民间的“贝阔”比赛更是热火朝天,各个达斡尔族的“莫昆”(部落),都要选派高手进行比赛。达斡尔人在夜间进行火球比赛别具一格。开赛时,将球点燃,棍击火球。随着双方的激烈拼搏,火球在黑夜中往返穿梭,织成一道道绚丽的火线,别具情趣。近年来,随着中国曲棍球运动的逐渐开展,素有“曲棍球之乡”美誉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优秀的曲棍球人才。
曲棍球也与达斡尔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棍,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人常比喻说:“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棍。”如果要挖苦无能者,也常说:“连曲棍球都不会,别的还能干什么?”
通向神灵的“萨满”
除了与曲棍球结下不解之缘外,达斡尔人的生活也深受萨满教的影响。“萨满”一词是女真语借词,意思是“疯狂而意醉神迷的人”。原始萨满教主要特征之一是自然崇拜。凡是自然界存在的雷、电、河、木、火、石、鹿、鹰、鸟等都是达斡尔人崇拜的对象。他们敬畏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因此认定万物有灵,需要人间特定的人物,充当人与神灵之间的媒介,以便协调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这个任务便落到了神所依附的人——“萨满”的身上。他们能够引导神灵下凡,帮助生病的达斡尔人治病;能驱逐魔鬼,并且能堵死魔鬼返还之路。这是达斡尔人尊重萨满的主要原因。
达斡尔族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北方,由于交通不便,与外族交往甚少,这使萨满教的原始形态在达斡尔人中得以长期保存。达斡尔人的庆典、祭祀、治病等大小活动都要请萨满,萨满成为这个民族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
每次萨满作法时都要穿上华丽精美的法衣、佩戴法具,据说是起着护身和施法的作用,上面的图案造型是各种生物和物体的象征符号。萨满法衣配有各种青铜镜近百个,全套服饰重达75公斤。
萨满跳神时,手持萨满鼓和神槌,转圈而舞,直到气氛恐怖,令人惊异不安,达到神秘敬畏的效果。达斡尔人说,神鼓威力无穷,主要是用来驱逐恶魔,令其闻声而惧。达斡尔萨满作法,也是难得一见的震撼人心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