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在民间除了参加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多种体育活动外,主要喜欢参加具有回族特点的踏脚、木球、方棋、掼牛等体育活动。
回族踏脚
踏脚是回族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流行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据该县园子村回族老人转述祖辈口碑介绍,踏脚活动早在唐朝中叶,由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通过陆海两路来华贸易带入。这些回族先民当时居住在我国的长安等地,以后娶妻生子,世代定居,成为回族形成的一个部分。清朝统治年间,因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镇压回族人民,居住在长安、渭南等地的一部分回民被迫迁入宁夏泾源县,踏脚活动由此带人并代代相传至今。
踏脚是一项既可娱乐,又可健身、自卫的活动,受到回族群众的喜爱。在泾源县园子村,从小孩到老汉,每逢农闲时节,都要聚集到一起进行热闹的踏脚活动。踏脚即像踢足球一样,用脚不用手。可一人对一人,也可二人对四人等。双方对踏时,靠灵活机智,技艺娴熟,你踏我闪,你攻我守。其基本的动作是平踏、跛脚、背脚、连环转、飞脚等。平踏时一般侧身面对对方,以全脚掌向对手蹬出。跛脚,则要单腿跳步,面对对手正面,向高处蹬出。
背脚,回族民间俗称“关后门”,多采用于进攻对方的裆部、臀部。这个动作声东击西,防不胜防,一般在背向对手时,突然向后方踏出。连环转,即快速转体360度,打击对手的背面和侧面。
飞脚,即双腿腾空,踏向对方的肩部和背部。在对踏中,往往一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动作。如前踏后蹬,就是少数对多数发出的连续进攻动作。在“嗨”、“哈”的发声中,一个前踏动作后,迅速转身,再猛地向后蹬出,可谓眼观六路,灵活进攻。
踏脚比赛,有一定规则:一是有平坦宽敞的场地,现在有体育部门给规范成10米X10米;二是不准穿皮鞋等硬底鞋,不准用头、拳、肘、臂进攻对方。自1989年开始,踏脚活动已被宁夏体育部门列为正规的比赛项目;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泾源县踏脚队荣获表演一等奖。
回族木球
木球是用一种硬度强、不易破裂的木头制作的小球,长约8厘米,粗约10厘米。打木球,回族群众俗称“打篮子”、“打锁儿”或“赶毛球”,是宁夏回族人民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
打木球,器具简单,规则明确,容易掌握。在民间打法也灵活简便,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每人只要准备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棒或木板,用来击球即可。
木球的比赛场地,一般是长约30米,宽约20米,中间有一道中场线,两边底线中间各有一个3米宽、0.5米高的球门,类似冰球门。比赛时间一般为20分钟至2小时左右,分上下场。
在民间木球的打法有三四种,如打圈杠、刁杠和赶龙等等。在正式比赛时,由裁判召集双方队长挑选球门,确定谁先击球。当裁判员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双方队员各持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棒击球。场上你追我赶,竞争非常激烈。每攻进球门一个球,计一分,以攻进球门多少计胜负。胜方由一人用木棒将球击出,负方派一队员从击球点出发吆喝“嗦……”跑向落球点将球拾起跑回,要一气呵成,中间吆喝嗦儿声时不许换气,否则就要受罚。
有好多队员在吆喝嗦儿声中,不能一气呵成,被受罚后,要吆喝几次才能成功。
打木球,竞争性、趣味性都很强,而且便于普及推广。现在这项活动经过宁夏自治区体委帮助,完善竞赛规则,增加了对抗竞争的气氛,已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回族掼牛
回族的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是不大一样的,西班牙斗牛要用剑把牛刺伤。而回族的掼牛,不伤牛身,完全靠个人的勇敢与力量,灵活而巧妙地把牛摔倒。
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有一次在捆一头大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柢伤,不久“无常”了,乡亲们为此很伤心。第二年过宰牲节时,有一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他眼尖手快,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掼倒了。乡亲们赞不绝口,广泛传说。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每年到了宰牲节,有不少精明能干的小伙子一个个来掼牛。从此以后,掼牛成了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宰牲节专门进行表演。
掼牛没有什么严格规则,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力量和技巧,在一定时间内把牛掼倒为目的。回民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触角似剑、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别,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大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
回族的掼牛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全上参加了表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受到兄弟民族和外国穆斯林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回族驯鹰、射箭
回族群众驯鹰、狩猎的历史也有几百年了,驯鹰、狩猎从生产手段逐渐变为一种娱乐活动。回民把驯鹰叫“熬鹰”,把鹰或鹞架在臂上,一刻也不放松,连续七夜到十夜不让鹰或鹞睡觉。白天在人多的地方驯化,晚上点上篝火熬夜,直至鹰或鹞放出去能呼叫回来为止。驯鹰把势一般都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鞲,手抓勒绳,显得威风利落。
青海等地的回民还有射箭的爱好,从小就把射箭作为一种游戏,有“弓不离手”之称。
射箭比赛时,很讲究穿戴。回族青年习惯穿白衬衣、黑坎肩,戴白帽子,年老的一般穿长袍或大衣,比赛结束时,还唱“花儿”送射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