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势在必行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或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混沌:学不好体育照样过
  目前,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少数喜好体育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红,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业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二、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 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第一,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2. 密切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偶像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向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4. 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