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育地位得到了提升。它不再仅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发学生的智力及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上,而更深远地强调了人文教育。人文,是指一种提倡关心人、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和人的发展性。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人文因素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内涵。
一、 在师生关系中体现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体现人文关怀,就是创建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双向促进的良好关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教学,师生间彼此能接纳对方,心理相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上课时,教师要融合自己的热情、激情讲话,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在学生中形成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的、平等和睦的关系。平时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增长学生的乐观情绪和自信心,使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得到调动与满足,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惯性,从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中转变出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二、 在教学模式中体现人文管理
教学模式即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教学模式根据课型而设计充分体现人文因素。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理论、实践和训练的课型,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有利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体现人文管理。在讲授示范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活动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了解哪些是形成智力技能,哪些是形成动作技能的知识点,确定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精巧设问,标准示范,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和点拨者。在分组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若干问题,提出学习目的任务,提供动作要领,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一直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从学习技能、熟悉技能到掌握、巩固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但应该注意,不能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一味追求“秀”,应考虑学生实际,注重实际效果,把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起来用。
三、 在课程目标中体现人文素养
教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体育课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及体育教育的总意诣便是揽括了极深的人文意境。从应试体育、竞技体育和民族乡土体育中,确定细目标,充分体现人文素养。
四、 在校园环境布置中体现人文动力
校园环境布置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人文因素的存在可产生激励作用。如张贴体育明星画报和学生体育获奖名单,将学生体育竞赛奖杯、奖章和奖状等集中于体育办公室陈列,渲染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同学们在有意无意间得到学习、鼓舞和熏陶的作用。首先,体育明星本身是勤奋的楷模,他们的事迹可激励学生上进的勇气和毅力。其次,荣誉的陈列是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的一个举措,可使同学们有成就感,激发更大的奋斗目标,也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
总之,体育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渗透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入。所以,体育教师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更要求具有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来增加文化底蕴来提高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熟悉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通晓教育学与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知识。结合各种教学模式,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