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耐力跑教学的研究


初中学生耐力跑教学的研究

上海市洋泾中学南校   卫琪

 耐力跑是初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它是初中学体育课各年级教学的必修教材,其中800米(女)、1000米(男)是学校体育考核、体锻达标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它与其它体育教学内容一样,以发展学生体力、增强体质为第一目的。同时,又以“苦”、“累”的特性成为学生意志培养的最佳载体。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以耐力跑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吃苦精神是卓有成效的,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有较大影响。因此耐力跑教学在初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却常常发生学生弃跑、中途退场、装病请假甚至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现象,从而使耐力跑项目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难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心理障碍造成的。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生、心理变化,认真钻研教学教法,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安排,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消除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畏惧心理,从而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一、 造成学生耐力跑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1.1学生生理原因
   耐力跑时人体需氧量增加,并随着跑距的增加而增高,出现氧债。由于缺氧,耐力跑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达到了极限。即呼吸加快,脉搏次数剧增到180—200次/分钟,血压增加,心脏每分输出量扩大6—7倍。所以经过较长距离的奔跑,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状态下的协调作用被破坏,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能及时提供参加剧烈活动所需要的氧量,同时也不能及时排除猛然增加的CO2。血液内CO2和乳酸的大量积累,过度的刺激大脑皮质,搅乱了大脑的正常工作,因而出现了“极点”。随着“极点”的到来,学生呼吸感到急促、两腿沉重、四肢不听使唤,感觉胸闷、气喘不上来,仿佛再也跑不下去了。于是,就有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出现了走,甚至于中途退场放弃测试,宁可耐力跑成绩不及格的现象。
  1.2学生心理原因
  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少锻炼,尤其是较少进行耐力跑项目的练习,一旦考核、体锻达标时,由于耐力跑项目较大的强度要求,跑时身体各个器官系统跟不上运动的需求,出现头痛、两眼发黑、恶心、呕吐等机能障碍,甚至于由于大脑暂时性贫血而发生休克。这些反应使学生对耐力跑产生了害怕的心理。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只要听说耐力跑练习、测验就害怕、缺乏信心而设法逃避。
  1.3 教师教学原因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快速生长时期,这时的生理机能有个特点:学生容易出现少年机能性高血压症状。这是由于学生身体发育过速,身高增长与心血管机能不平衡,当运动中用力过猛或运动量过大,没有及时休息时,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现象。在耐力跑的练习时,极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如教师不了解情况,而只以学生的外在身体条件来简单的判定学生偷懒,训斥他。就会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从而引发逆反心理,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二、 解决学生耐力跑心理障碍的方法
  2.1 教师应善于控制教学情绪
  在现实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给学生帖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不同的期望。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thal.R.)就曾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把自己的热情和期望投放在所要塑造的学生身上,就会激活他们。他论证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信心、动机、态度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的高期望直接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例如:体育教学中身体条件好或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被教师赋予更高的期望,在教学中也得到更多的微笑、接近、点头、指导和注视。学生也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和较高的锻炼积极性,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造成了不利于学生接受教育的教学环境,学生处于这种环境中,在教师有意无意地否定、拒绝甚至贬低中,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最终导致了消极的教学效果。
  由于耐力跑项目“苦”、“累”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对学生报以恰当、积极的期望,多给他们一些关注、一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当学生练习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时,简单的否定、放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接近学生、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的锻炼积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仔细分析他们各方面的状况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然后设计出使学生尽快摆脱困境的方案。
  2.2 以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学者朗格对于“人一悲痛为什么要流泪?”这一提问,回答:“人并不是因为悲痛而流泪,是因为流泪而悲痛。”以此来揭示人心理的一个侧面。按这种说法,耐力跑教学可以这样认为:“并不是学生讨厌耐力跑成绩才不好的,是因为成绩不好才讨厌耐力跑的”。我曾对一部分耐力跑项目成绩不好的学生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认为:“自己总跑在最后,总不及格,很没面子,再跑也没用”。由此可见,学生厌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这“总不及格”的失败体验。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耐力跑成绩,首先得设法消除他们的失败体验,让他体会“成绩好”的成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耐力跑成绩好了,必然不怕耐力跑了。也可以说“成功体验”是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的最好营养剂。设法创造一个使其有成功体验的突破口,会使他改变对耐力跑的态度。我有一个学生,有一次 1000米测验成绩4'52”。于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伤心的说:“又不及格,再也不跑了。”当时我拿着成绩册对他说:“来看看你这段时间的锻炼成绩,第一次5'18”,第二次5'10”,这次4'52”,进步不小啊!”他看了看成绩册笑了。过了一会儿,他问我:“老师,我再跑两圈,好吗?”由此可见,在耐力跑教学中“成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灵活多样的组织方法是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的关键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耐力跑的组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施教与乐,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学生练习时不但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2.3.1 比赛练习法
       比赛练习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爱面子,不甘示弱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迎合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正是比赛练习法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练习时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队,进行每人300米400米跑接力比赛。通过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性、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性格、奋勇进取的品质,以及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3.2 环境练习法
  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很容易引起疲劳,面对固定的跑道,简单的跑圈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在中长跑练习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因素来组织教学,本着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适当的变换练习地点 ,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厌倦心理,缓减疲劳感,调动积极性。例如,校园宽敞的学校,则可以离开跑道到校园中进行模拟越野跑。小场地的,则可以在篮球场上,沿着线进行各种图形变换跑。同时还可以进行音乐伴跑、加设障碍物的环境练习。常用的障碍物有实心球、标志杆、跳高架等。
        2.3.3 组合练习法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多样化的耐力跑有助于克服单调乏味的气氛,从而达到增加跑得距离和时间的目的。这是因为此时大脑兴奋性增强,血糖升高,新陈代谢旺盛,呼吸心跳加快,肌肉收缩力量增强的缘故。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则可以提高学生跑的新奇感,同时也增加了跑的难度。如:定时跑、变速跑、匀速跑、仿汽车拉力赛跑(附1)等。还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如:追逐跑、领先跑、 跳绳接力跑等。总之,尽量避免每节课的内容千篇一律,要给予学生增添新异的刺激。
  三、结束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对于基层中学体育科目中耐力跑教学的认识和实施方法是行之有效的,1998年至2001年,在我所带班级的耐力跑教学中,有96%以上的学生都较为顺利的通过了国家体锻达标。 成绩比较明显的是校田径队的长跑队员,他们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长跑训练,但运用上述教学法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喜欢上了这个项目,而且在参加区级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如:2002年春季长跑赛初中男子团体第三名,预备年级女子团体第八名。
     以上的教学方法仅是我对中学体育中耐力跑教学的点滴体会及理论学习的有限体会,不足之处,谨请专家和前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