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离不开酒,酒文化便在丝绸之路上应运而生。酒给丝绸之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所以说丝绸之路离不开酒文化,酒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丝绸之路重地甘肃的名酒不多,但酒文化习俗深厚。
甘肃酒文化名城
甘肃文化名城武威,有着悠久的饮酒与酿酒历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驻凉州期间,曾写下一首《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翁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武威白酒的生产历史,早在元明时代即已开始。而敦煌壁画中,有一幅西夏时期的酿酒蒸馏壁画,表明当时西凉国(即凉州)就已生产蒸馏酒了。当然,凉州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更早得多。今天的武威,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企业都有。
甘肃喝酒习俗
不过,与青海等西北省区类似,甘肃人喝酒的习俗让人不敢恭维。钟爱在全国不入流的本地品牌,比如什么搞笑的“九粮液”就罢了,问题是甘肃人喜欢变着花样制造各种酒局,然后聚到一起胡喝海喝。在甘肃有个说法,只要摆起场子来,买酒不用算计,数人就行了,有多少人就提多少瓶酒,一准没错。在甘肃的一些乡村,过去主人会杀一只羊,大锅里一焖,大家土炕上围坐成一圈,用塑料桶提来的白酒,一喝就是一整夜,不“放翻”几个,算东家没尽到心意。当然了,现在羊可不便宜。甘肃人聚在一起喝酒,也经常啥菜都没有,干喝。
搜索新闻可发现,甘肃多次发生过喝酒喝出人命的事。比如《西部商报》最近就报道了一起,几个中学生相约聚会喝酒,买了两瓶白酒喝,结果一个孩子餐后被发现气息微弱,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或许,甘肃人认为他们喝酒很“霸气”,但这样的野蛮喝酒法,只能说是一种落后的习俗,根本对不起当地悠远的酒文化。
甘肃酒泉
全国带酒字的县级以上地名,只有一个,那就是甘肃的酒泉。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设立了酒泉郡。以“酒泉”为地名,是因为“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西汉酒泉胜迹又名酒泉公园,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汉式园林。当年曹操有一次颁布“禁酒令”,孔融写了篇文章反对禁酒,理由就有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郡。李白在其饮酒诗《月下独酌》中,则写了一句“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不过,酒泉虽然“其水若酒”,却并没什么知名的好酒。但酒泉有知名的饮酒器皿——夜光杯,就是唐诗里“葡萄美酒夜光杯”那个夜光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得名。酒泉夜光杯的形成至少在唐代就已有了,用采自距酒泉城百余公里的祁连山中的玉料琢成。值得注意的是,这酒泉夜光杯的制作技艺并没失传,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到甘肃,一般人的印象就是白酒业贫瘠,没什么知名酒企,即便如此,也无法抹灭千年的酒文化传统,甘肃也应对其悠久的酒文化负责,使其千年酒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