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与白酒文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酒史


诗仙李白与白酒文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酒史_

  李白是我国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自然是读过不少,也有“铁杵磨成针”、“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故事流传。他饮酒赋诗,笑傲天下,蔑视功利,不仅是诗仙,也被称之为“酒仙”,其诗人中许多关于酒的内容也留下不少。

  少年李白,是游走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位游侠。与其他仗剑走天涯的游侠不同,李白的剑,是他腰间的那柄酒葫芦。走到哪儿便喝到哪儿,这是他最异于人的独特侠风。

  李白好酒,这是众人皆知的,杜甫的一首《饮中八仙歌》便可为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太白饮酒一斗,便可成诗百篇,看来酒作为催生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在李白身上作用得尤为明显。而整日饮酒的李白之所以被人美誉为“酒仙”而非“酒鬼”,皆归功于他“诗仙”这一称号吧。

  李白乐于他的诗酒人生,大概是受陶渊明的影响。他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中曾写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引用的是陶渊明“醉石”的典故。相传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整日以酒为伴,常与朋友对饮,醉了直接跟好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卧在附近的大石上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这块石头上竟成人形。不避抄袭的嫌疑,将这句话引用得如此直接率直,可见李白对陶渊明是仰慕至极。

  李白虽敬仰陶渊明,但在政治上,却与之持不同态度。陶渊明当年因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官归隐,而李白则始终对做官充满渴望之情。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才华终有一天能够施展。在得到第三道入京诏书后,他高兴地赴京任命。临行前置酒一席,赋诗一首,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展鹏程的心态溢于言表。

  李太白向往功名,但却傲视权贵。史书上记载,李白在翰林任职期间,常常沉饮。一日,唐玄宗命他为杨贵妃撰写乐词,醉不醒人事的李太白提笔便成数十章。太宗大悦,见他衣衫破烂,便赐其衣物。太白因醉无法更衣,便使唤皇帝身边的宠宦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皇帝在前,遂应之。“力士脱靴”这一成语便出此处。李太白的任性恣意、不畏权贵的精神也由此可见一斑。当然,醉酒加轻狂,被馋毁是避免不了的。

  在古代酒的功能有许多,借酒浇愁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一生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他于酒中寻找消除多如青丝般愁苦的方法,且歌且饮,但也正是如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彰显出唐代时期的酒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