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的特产、是历史最悠久的产品,甚至是东方酿造界的楷模,在中国,不只有白酒文化,黄酒文化同样丰富而悠久。
黄酒文化历史发展
自然酿酒
远古时代,农业尚未兴起,先祖们过着女采野果男狩猎的生活。有时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贮存起来,因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生成含有酒香气味的果子。这种自然发酵现象,使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日长久,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种野果酒尚称不上黄酒,但为后人酿造黄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
粮食酿酒
时间又向前推进了几千年,华夏民族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时代。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简单的劳动工具足以使祖先们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还有了剩余。但粗陋的生存条件难以实现粮食的完备储存,剩余的粮食只能堆积在潮湿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时日一久,粮食发霉发芽。霉变的粮食浸在水里,经过天然发酵成酒,这便是天然粮食酒。饮之,芬芳甘冽。又经历上千年的摸索,人们逐渐掌握了酿酒的一些技术。
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说:“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的就是粮食酿造黄酒的起源。
曲药酿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药酿酒的国家。曲药的发现、人工制作、运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这1800年的时间。
根据考古发掘,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时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药,发酵酿造黄酒。
到了西周,农业的发展为酿造黄酒提供了完备的原始资料,人们的酿造工艺,在总结前人“秫稻必齐,曲药必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汉时期,曲药酿造黄酒技术又有所提高,《汉书?食货志》载:“一酿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用稻米曲药酿造黄酒的配方。《水经注》又载:“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 那个时代,在人们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识——喝黄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誉满天下,是曲药酿黄酒的代表。
中国人独特的制曲方式、酿造技术被广泛的流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带。曲药的发明及应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成就,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黄酒文化与儒家文化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独有酒种,被誉“国粹”,儒家文化乃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称之“文化精髓”。两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酒文化古朴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细细体味,黄酒与儒家文化可谓一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庸”黄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把“中”与“和”联系在一起,主张“和为贵”、“普通的和谐”。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原则,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黄酒以“柔和温润”著称,恰与中庸调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黄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寻常之“格”,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黄酒兼备协调、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综合风格,恰如国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们青睐,被誉为“国粹”也就为之不过了。黄酒之“和谐”,对今日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相符的。儒家“和为贵”、“普通的和谐”与黄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给予了现代意义“和谐”诠释、发挥和想象的一个空间。
“仁义”黄酒之礼。“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畴和最高道德准则。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其中“仁”是目标,“克己”而使“礼”得到遵守和恢复是实践途径。孟子则经常以“仁义”并重。“仁”体现 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基础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怀。黄酒是一种物质,它自古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东西,可使人为善,也可使人为恶。酒虽有利有弊,但适度把握,裨益颇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二可药用治病滋补健身,三酒可成礼。黄酒承载着释放人们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体现爱心,激发睿智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爱护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黄酒之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这些“忠孝”思想体现了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明,也是中国美德的一部分。黄酒生性温和、醇厚绵长,在漫漫中国酒文化长河中,黄酒以其独有的“温和”受国人称道,黄酒的文化习俗始终以“敬老爱友、古朴厚道”为主题,这与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脉相承。
黄酒文化之名称区分
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 Wine"。其实这并不恰当。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现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黄酒。
在当代黄酒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黄酒虽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但民间有些地区对本地酿造、且局限于本地销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谓,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说它们是黄酒,当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统称,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酒”就是酿造酒。蒸馏的烧酒出现后,就较为复杂了,“酒”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在一些场合下,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酒、烧酒、葡萄酒。其中的“酒”这一节,都是谷物酿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又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毕竟还应有一个只包括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因此,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专用名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份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
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从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靡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土酒,以示与舶来品的洋酒相对应)。
黄酒文化之黄酒代表绍兴酒的历史沿革
绍兴黄酒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越王勾践,越国的国王,在公元前496年来的宝座。他对吴王夫差,吴国的国王霸权的斗争中,酒似乎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与政治,外交和军事紧密连接。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受到自己各种困难,并导致他的人聚集力量。这样,他设法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史料记载,越王勾践的故事,“酒”字被多次提及,尤其是指绍兴市黄酒生产。
以采取报复他所遭受的侮辱,越王勾践做了努力,以加强军事实力和劳动力。他甚至发出亲生育政策 - 赠送两锅酒和狗后,一个男婴出生的家庭,并赠送两锅酒和一头猪到其中一名女婴出生时的房子 - 这是郭录余岳玉(越国从公元前990到453年的历史)。
东汉(25-220)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在绍兴黄酒的质量。如今,绍兴黄酒被视为其不可替代的原料之一 - 鉴湖水的高度。东汉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以发展农业和经济起源于水。
从102到115年间,建立了大型滞洪水库在今天的玉玲乡镇,绍兴市绍兴的小水塘,促进大型水库。 140年,会稽县的行政,马臻,引起人民建设一个大坝,形成鉴湖。鉴湖收集从稽山山泉水,在绍兴市酿酒业提供了高品质的水和奠定的基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绍兴黄酒。
在魏(220-265),晋(265-420)和北南(420-581)时期,Nver香港,绍兴黄酒,应运而生。许多书籍提供了一个基础上,绍兴黄酒可以传世后代。例如,方楠曹沐庄(一本书对其中在广东省,广西省和越南种植的植物),姬汉族,浙江省上虞市的作家写的,记录黄色酒酵母不仅的方法,而且绍兴的一个刚出生的女儿和她的婚礼当天喝酿造花雕酒的习俗。贾思勰的天工开物(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书)在酵母,酿造,保存和饮用葡萄酒的详细步骤。
在南北朝时期,绍兴黄酒的味道,大大提高了。绍兴黄酒中的越王勾践的统治,是一个无应变的葡萄酒。它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成为甜美的葡萄酒,绍兴酒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奠定了基础。如今,绍兴黄酒是真甜。因此已演变南北朝以来,以其独特的风味。
在明中叶(1368-1644),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生产力,帮助在绍兴市的葡萄酒酿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最明显的例子是建立一个大娘芳(一个大型的葡萄酒酿造车间)的大量。大娘方在产量,生产力和操作方法,大大超过了过时的,家庭式经营的讲习班和其他小作坊。在绍兴市的葡萄酒酿造业正式成为商业化的明朝时期。
在清初,绍兴黄酒是中国和大娘方如雨后春笋般在每一个部分出售。例如,王褒河旧酒,在今天的上海城市最流行的葡萄酒,酿造乾隆(清朝第四个皇帝)统治的第九年开始在该车间。清初期间建立的许多葡萄酒酿造作坊仍然活跃。
更多的葡萄酒酿造车间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力和更高的销售额。然而,绍兴黄酒市场陷入混乱。客户都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众多的酒名。为了纠正这种情况,主要的葡萄酒酿造车间与另一个谈判,并达成了一项协议对绍兴黄酒的分类,标准和包装。它被分类系统分为3类:庄袁香港葡萄酒(一种酒庆祝一个人的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使用),Jiafan葡萄酒(酒由高比例糯米饭)和马鞍山尼昂酒(高从成熟的葡萄酒优质葡萄酒)。
从清末到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12-1949),绍兴黄酒是众所周知的在国内和国外。被授予多个奖项,成为越来越有价值和流行,其产量和销量都迅速上升。
眺丁姬(从清代著名食谱)绍兴黄酒和其他种类的葡萄酒之间的比较:“许多种类的酒中含有杂质,这将让你渴饮后。相比之下,绍兴黄酒的芳香和醇厚,与花束很长一段时间的蔓延。因此,它被视为公众所有酒种之间的优越“此外,成熟的绍兴黄酒的质量是广义书如下:”1号中国葡萄酒甜头,清晰,香气清醇“。显示了绍兴黄酒的色,香,味和质量方面导致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这本书去说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鉴湖水。 “使用在门前鉴湖水,酿造绍兴黄酒500万米的阵阵香气。”
黄酒不像啤酒那样需要速饮,也不想白酒那样需一口闷,黄酒与文化底蕴深厚的葡萄酒一样,甚至其文化内涵深于葡萄酒,需有正确的饮用方法,方能体会国粹黄酒的无穷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