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收藏爱好者不可不知的几个中国酒文化趣事_酒史文化


老酒收藏爱好者不可不知的几个中国酒文化趣事_酒史文化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大家不要小看这些小故事,它对我们了解中国酒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不正是大家所期盼的吗!

  故事一

  说杜康在河南洛阳开了一个酒店,刘伶闻香而至。杜康唱道:“杜康正在门前站,从南来了个贪酒仙。”刘伶唱道:“刘伶开言问兄长,管我饮醉多少钱。”杜康唱答:“要你纹银十两整,不醉三年不要钱。”结果,刘伶饮酒三碗,便醉倒了三年。当然,熟识酒史的方家一看,便知这是“关公战秦琼”的人物错位之作,将周时造酒的杜康与晋时的刘伶编织在一起,是驴唇与马嘴的缝合之物。但它说明了杯中传奇,以“戏说”般的荒诞,走上了民间的文艺舞台。这些传奇,或许够不上进入东方“天方夜谭”的分量,但后世与酒结缘的来者,并不过多考虑其可信度,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雅士名流与酒结仇的少到阿拉伯数字中的0,刘伶的恋酒之憨痴之态,不是也挺符合其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性格特征的嘛!

  故事二

  据古文《扌庶言》记载:元相公在浙东宾府饮酒。府上有个名叫薛书的幕僚,因酒令之争(古人喝酒常常伴有酒令唱和,笔者后文将会提及),他以酒器掷伤其府公犹子,遂被驱逐出府。此公出府后,借酒劲未消写了《十离歌》,呈献其主人。其歌曰: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架,竹离亭。之后复作犬诗曰: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自比家狗)无端咬伤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这都是杯中之酒牵扯出来的奇闻,酒既有助于英雄亮相,也有助于奴才在酒后显形。然否?西汉时芜湖属丹阳郡,丹阳黎民用清水河之水精酿原浆美酒,封缸进贡朝廷。汉武帝饮酒大乐,遂改年号为“元封”(公元前108-前102年)。“元封酒”由此而得名,乃为宫廷御酒,流传至今。 自从炎黄大地诞生了酒,杯中传奇像是酒的影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荒诞离奇者有之,平头正脸者也有之。但是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美酒催发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它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文化中的戏剧、戏曲、小说、评书……试想,曹孟德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如果没有了酒,《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是有天大的才能,怕是找不出任何一种道具,能演绎出刘备与曹操当时极为细微的心态……能不能这么说,没有天地万物中的酒,中国文化将是一轮缺圆之月。

  故事三:

  某日,唐玄宗和杨玉环正在赏花,牡丹花艳、贵妃色美,于是李隆基心血来潮,想让诗仙李白用其千古绝句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便命高力士唤其前来。这群宦官费了很大工夫才在一家酒肆找到已经烂醉如泥的李白,众人七手八脚将其抬进宫来,待其苏醒见皇帝就在眼前,诗仙也不禁紧张,赶紧叩头。在得知皇帝之意后,李白先是要求皇帝赐美酒才能“诗性如泉”,之后又提出需贵妃娘娘磨墨才能“诗百篇”,在皇帝笑着应允后更是来了劲儿,对高力士说,“我酒醉无力,还望公公替我脱靴”。至于高力士当时的心情如何,《新唐书·李白传》写的清楚:“力士素贵,耻之”。

  故事四:

  古代有个名叫狄希的酿酒人,他酿造出来一种“千日醉”的好酒。一日,一位与其相识名为刘玄石的酒客,慕其佳酿而来饮酒。狄希对玄石说:“酒还没有酿好,饮后怕有不利。”但玄石自封为酒中之圣,对此不以为然。之所以如此,因为他还没有遇到过能让他酒醉之酿。因而强买此酒定要饮之。狄希只给他倒上了一杯酒,同时警示他说:“只此一杯,可睡千日。你如喜欢它,可以醒后再来。玄石饮后认为狄希话中有诈,便不快而别。一路上他只是脚下有些踉跄,待回到家中便醉死于地。家人不知其故,便将其哭而葬之。三年后,狄希算计了一下,玄石已然到了再来饮酒之期,怎不见其踪影,便去石之家问之。家人回答他说,玄石已故世三年了,早已葬于坟墓之中。狄希大惊,告之此为酒醉之故,并非真正死亡,急令家人掘坟开棺。玄石张目开口,高声喊道:快哉,醉我者美酒矣!掘墓的人皆大笑之,但在笑声中纷纷倒地,原来是棺中迸发出来的酒气,将众人全部醉倒。

   故事五:

  一次,丰子恺的学生钱君也想入会,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绍兴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还是年长的夏丐尊仁慈,劝说:“君积极要求入会,值得鼓励,尺度略可放宽,打个七折吧!”在人们敦促努力争取达标的呼声中,钱君终于破格入了会,而且不负众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酒了。

  据现在台湾的文艺界人士“白马湖”人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与1948年去台湾,与开明书店章老板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个人画展之际,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丰子恺说:“台湾好极了,真是个美丽的宝岛,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谢冰莹问:“什么条件?”丰子恺独句回答:“没有绍兴老酒!”引来了四周人的一阵大笑。

  看完是不是除了感叹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神了,还在忍住不捧腹大笑呢?这些故事无一不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酒文化的特征,大家还需好好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