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明 郭诩 东山携妓图
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画面全以水墨勾染而成,显得清雅古逸;线条流畅舒放,劲健有神,为谢安逍遥自适的形象塑造倍增串彩。右上有郭诩题诗云:“西履东山踏软尘,中原事业在经纶,群姬逐伴相欢笑,犹胜桓温壁后人。”
谢安自小就聪慧敏悟,气宇洒脱。当政前,他与权臣周旋时,既不失气节还能保持得体。等他当政的时候,社会矛盾复杂尖锐,谢安又以胸襟气度宏大著称。他时时以大局为重,努力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团结了更多的人,增强了国家的力量,成功地在淝水击败前秦。而到他功成名就之时,又聪明地急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典范。谢安生活在会稽时候,每天除了跟名士一起谈文论诗,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饮酒赋诗,借以自娱。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他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这班文朋好友雅会兰亭时所作,谢安与朋友们也把酒高歌,吟诗作文,挥洒性情,以尽雅兴。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谢安 中郎帖
《中郎帖》是传为东晋人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此帖有“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依然宝贵。
明 尤伺 围棋报捷图
太和六年(371),桓温专权,企图谋取帝位,废除了皇帝司马奕,而另立司马昱为皇帝,这就是晋简文帝,简文帝的日子过得恐惧忧虑,也很快去世。已经参政的谢安,深得皇帝的信赖,他与同僚王坦之等人趁桓温不在京都之际,立太子做了皇帝,同时立司马曜为皇太子。当拥兵在姑孰(今安徽当涂)的桓温闻简文帝并没有禅位给他,就十分恼火,在宁康元年(373)二月,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准备向谢安和王坦之兴师问罪,并趁机夺权。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犹如黑云压顶。在这危急关头,身为吏部尚书的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为化解矛盾,到新亭去迎接桓温。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安日:‘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日:‘晋怍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趋解兵。”踌躇满志盛气凌人的桓温,嚣张的气焰被谢安的气定神闲轻轻地就给打下去了。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然后与谢安两人开始推杯换盏“欢笑移日”,平时就好酒的谢安,此时更是慷慨豪爽,不卑不亢,谈笑自如。杯杯美酒,酒中暗藏机锋,柔中藏刚,刚中有柔,谢安不动声色地在酒香之中使桓温的野心不得不有所收敛,一直到死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泰山崩于前而神色不变的谢安,胸中自有百万雄师,只在谈笑间,用如火的酒液,轻松地就浇灭了桓温的万丈气焰,使一场危机化于无形。
沈周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