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某论坛的群体特征做了如下的概括: “笛子论坛男的多,古筝论坛女孩多,二胡论坛老人多。”基本上各论坛网站的情况也大体类似,退休的二胡爱好者的确占有较大的比例。他们对二胡的喜爱,大多从年轻时开始,而且也有一定的基础,后来因各种原因而中断练琴。退休后有了充分的条件和时间重温旧爱,把拉二胡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乐此不疲,甚至到了酷爱和发烧的程度。
老年二胡爱好者练琴的共同特点可以用“四多四少”和“三强三差”来形容。“四多四少”是:买的多,用的少。练习二胡的书刊、光碟、资料买了一大堆,二胡也有好几把(有的是孝顺儿女奉献的)。但许多资料看不过来,真正仔细看完弄通的很少;看的多,拉的少。有的人对喜欢的书和碟经常观赏,但刻苦练琴的时间不是很多。因为他们没有紧迫感、压力感,以玩为主,每天练琴四个小时的不多见。拉的时间长了也累;自学的多,拜师的少。拜师需要条件,一是有人,二是有缘,还要肯放下架子,撂下面子。退休练琴者中不乏原来是局长、处长、科长,这么大岁数不像小孩子拜师那样容易。也有一些想拜师的人,却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只好自学了。那拜了师的可就幸运多了,进展自然会快;练独奏曲多,拉练习曲少。这是通病,不用多说了。“三强三差”是:欲望强,基础差。对拉好琴的欲望很强,但多数人功底差,以前极少拉过练习曲,弓法指法不正规,需重新补课,从头开始拉练习曲;理解力强,记忆力差。5、60岁的人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对乐曲的创作环境、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够从深层次理解。但记忆力衰退,对背谱很头痛,背了后边,忘了前边。即使分段背,一首曲子没有一、两个月是下不来的;毅力强,灵活性差。老年练琴犹如从新就业,是精神的寄托,乐趣的渊泉,练琴的毅力不在话下。但年纪大手脚不灵活,手不从心,是自然规律无法违背。比起七、八岁的琴童的手指灵活性、可塑性要差多了。如活指练习、快弓练习很困难,迟迟不见成效。
以上所说的这些特点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由于以上特点,也形成了一些练琴的障碍。其心理障碍主要是:急于求成,想走捷径,忽视循序渐进的练琴规律性;过分追求完美,与专业练琴攀比,忽视了业余练琴的现实性;从兴趣出发,不顾自己水平,盲目练力所不及的曲目,忽视基础功力的重要性。其技术障碍主要是:手指手腕僵硬,不灵活,基础练习费时费力。与年轻人相比,同样的技法学习周期相对要长;对技术要领在书面、画面上明白,而实际操作时表现不出来,心到手不到。
为克服以上障碍,参考以下建议:1,从现实出发,因人制宜,制定适合自己的练琴目标。例如,快弓速度不要定得太高,如每分钟120~140拍,能拉的干净利索,有颗粒性也不错。2,尽量创造条件找老师或高手指导,少走弯路。3,提高悟性,尽快找到感觉。无论是两手放松、两手配合、气息运用,还是各种具体技巧练习,都要重在找感觉。找到了感觉,就像捅破了窗户纸,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以后就是熟练的过程了。找不到感觉,就是盲目的瞎练。4,练琴要刻苦,又要劳逸结合。本来手脚就不灵活,不刻苦手怎能灵活起来?功夫怎能提高?练琴方法要科学,刻苦用功首先用脑。注意间断休息,避免伤身伤手。5,提倡乌龟精神,持之以恒。乌龟与小兔赛跑,乌龟凭的是不怕慢,就怕站的精神,打败了骄傲而偷懒的兔子。我们的年龄不再是小兔了,只好学乌龟。只要每天练琴不间断,慢也能出成果。既然当不了二胡演奏家,但用十余年功夫练成个业余二胡高手也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