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对人的称呼各有不同,但是为什么儿子被称为“犬子”?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后来成为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小时候喜欢读书,学击剑,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字词为之命名,以远离鬼魅。但犬子这个叫法难登大雅之堂,司马相如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犬子”就成了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后来竟然成了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自此而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历史以及文化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便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争相仿效,附庸风雅,竟一时蔚然成风,堂堂皇传至于今日,成为中国人日常用语不自觉形成的习惯。
比如在《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夫妇出拜于堂前,谢曰:‘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军恩恕。’”这可不是狗儿子的意思,而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在以前人们喜欢给小孩起个小名,比如阿猫阿狗、铁蛋柱子之类的,取意低贱之物粗生粗养,容易养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长大成人。
因此,在对外人介绍自己儿子的时候,会将儿子称之为“犬子”,这也是一种谦辞,也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里含蓄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