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开展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学校体育新理念,如学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的意识、习惯与能力,为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等,无疑这些理念都是正确的,是符合世界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大都还没有落实到实处。许多工作急待我们去做。例如,一个教学班四五十人乃至五六十人,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如此种种都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地逐一落实,绝非是一说就有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自发地进行结伴的或个人的自主锻炼。它来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它反映了学生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扩大社交活动,提高文化素养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的追求。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
自主锻炼、体育教学、目标管理、兴趣
一、对自主锻炼的认识
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自主锻炼目前在农村还不十分广泛,但已呈日益发展的趋势。不少学生自备体育用具器材,在住宅庭院的空旷地区、街头巷尾;在公园广场;进行奔跑、跳跃、做操、打拳、气功、跳绳、踢毽子、球类活动、跳舞和游戏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将会使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善度余暇,接触社会,对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势在必行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是老样子,或提高的幅度很小,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教学任务较重工作压力较大,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混沌:学不好体育照样过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更别说自主锻炼了,有的也只是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和一些无益的玩耍上。少数喜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和有效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去练,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而学习的繁重又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自主锻炼,从而使得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甚至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 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兴趣和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自主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苦的同学,可一踢起足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在课余时间积极地参加足球运动了。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好了,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兴趣也高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1、1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只有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练习习惯。
1、2教师要重视学生传授自主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锻炼一方面要受教师“教法”的制约与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另一方面学生是在独立进行自主锻炼活动,这种独立作业和练习,更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主锻炼的知识和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1、3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练习。具体可采取设点锻炼,分组锻炼、兴趣锻炼、自由锻炼等形式。通过各种组织措施与教法手段,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能力。
1、4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体育作业应以安全、卫生,简便易行,少用或不用器材的练习为好。应侧重于发展体能的练习,同时应提出评价标准,练习后应进行自测和自评。
2、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2、1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2、2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比如足球课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4、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4、1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4、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主锻炼能力。
5、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兴趣
5、1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兴趣。
5、2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5、3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6、 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自主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加强指导,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 曲宗湖、杨轩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曲宗湖、杨轩主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