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学生开设体育舞蹈课的价值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增加学生交际机会,提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社会交际面以及实现中小学生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它对中小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的深入探讨,探究其对我国中小学学生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必要性;中小学学生。
1.前言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既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小学生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力途径。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对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中小学是我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对中小学学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普及体育舞蹈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的深刻认识和了解、更能传播体育舞蹈、加强对体育舞蹈的研究,提高体育舞蹈的整体水平,此外,通过在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更好地达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使中小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了体育舞蹈的知识后,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掌握了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锻炼技巧,同时,他们步入社会后,还可带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总之,通过对中小学学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扩大体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现代体育发展的观念、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以沛县6所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30篇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分析和利用。
2.2.2调查访问法。对有关中小学从事体育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在体育舞蹈俱乐部从事健身指导工作的教练及学员进行调查访问;对长期从事健身工作及研究的教练和专家进行调查访问。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舞蹈的功能特点决定了他的价值
3.1.1体育舞蹈独特的教育价值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如同春雨滋润大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体育舞蹈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
3.1.2道德教育价值
体育舞蹈不同于舞台舞蹈,其舞蹈形式和舞种、舞步相对比较固定不变,因此其主要表现的不是舞蹈形式的本身,而是一种厚重的人文文化,一种几百年来世界各优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文伦理道德观念。体育舞蹈界有一种说法;“学舞先学做人”,可见这已概括了体育舞蹈的全部伦理文化内涵,体育舞蹈对人格及文化素质品位的要求极高,因为舞蹈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倾诉,粗俗而丑陋的心灵,无论如何也跳不出优美而能震撼人心的舞蹈来,因此在中小学实施体育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同时体育舞蹈是一种身体文化修养,长期从事体育舞蹈学习训练可以矫正学生坐、立、行走等不良形态习惯,形成一种具有良好气质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身体形态。
3.1.3审美教育价值
体育舞蹈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直观的身体语言形象、充满着情感来吸引人,它并不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丑恶,什么是真、善、美,只是让学生激动、陶醉和愉快,从而获得美地享受,在这种审美的情感中不断的涵养自我、美化自身使人格得以升华。受教育者如长期在这种美的熏陶下,不仅能净化心灵,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谐而完美。
3.2体育舞蹈对我国中小学学生开设的必要性
3.2.1体育舞蹈在我国中小学的开展是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在很多方面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前苏联模式的直接移植,形成了中小学体育几十年不变的教育模式。学习的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手段及方法缺新意,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是跑、跳、投以及一些简单的球类技术学习,长期重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体育课的心理,再加上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了老师在课堂上的附属品,严重的背离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参与性不高的现象失去了体育课“活动性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中小学是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发源地,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鉴别、接受能力很强。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适应中小学多层次学生的锻炼,而且体育舞蹈是一项参与性极强的运动项目,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避免了中小学教学内容单一和长期男女分班制的弊端,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是中小学体育适应当代中小学生需要,加强、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3.2.2体育舞蹈课的开展对中小学生健心有促进作用
现代中小学生任务繁重、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严格,他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社会交往能力弱,这种现状是我国中小学正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舞蹈运动能消除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人体美的形体展现人体的健和美的一种特殊健身运动,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意气消沉和情绪沮丧等。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舞蹈能成功地减轻中小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人民还发现通过舞蹈练习可以松弛人的烦躁情绪,消除疲劳、缓解心中的压抑。体育舞蹈的音乐可以使人民的心理得到放松,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敌意。调查表明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管工作有多累和多忙,学习有多紧张,生活有多少烦恼,一踏进体育舞蹈这块天地,就如同到了一个奇特的,只有节奏和感觉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了,似乎全身心都注入了血液,可使身心在学习之余得到愉快的休息和美的享受。
3.2.3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
体育舞蹈种类繁多,风格迥异,通过精心的组织编排融合不同的乐曲表演展现人体的健与美。因此,体育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舞曲,还可以在优美的舞步中领会人体的形状美和动作美,如华尔兹的婉转流畅、旋转起伏似行云流水,探戈的刚劲顿挫,斗牛舞的潇洒奔放、动静交织,伦巴是缠绵抒情、舞姿妩媚,牛仔舞的轻松活泼、跳跃转动,充分展现当代中小学生的青春活力,完美的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娇柔之美,对提高中小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自我审美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体育舞蹈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3.2.4通过体育舞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体育舞蹈是在生活劳动中形成发明的,因此在体育舞蹈课中,体育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和舞伴的肢体,用定格与流动造型的方式,加上节奏与动态的变化和连接,结合对音乐的理解,编排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舞蹈造型,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几年来,体育舞蹈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不仅参加本校的艺术表演,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地区的体育舞蹈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技术和自编自演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体育舞蹈中的音乐,都是选自世界名曲,在跳舞中逐渐体味旋律的内涵及思想感情和韵味,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韵味和舞蹈音乐的理解都可以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
4.结论
4.1体育舞蹈教育不是以严肃、生硬的说教和生吞活剥的灌输方式,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方式,从情感教育着手达到教育的目的,由于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趣味性所决定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
4.2体育舞蹈有极其高的健身、健心价值,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各项生理功能,而且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调整,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4.3体育舞蹈依其优美的旋律和舞姿,充分展示了人的形体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动作与音乐的融合,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得到提高。
4.4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得到锻炼,通过比赛和学习,加强了学生的社交经历,成为中小学生步入社会的踏板。
.5.建议
5.1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途,应该广泛开展和普及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都参加到其中来,促进和提高我国体育舞蹈发展水平,为全民健身做贡献。
5.2在课余生活中,要多开展一些关于体育舞蹈的活动和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健身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增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崔小梅,魏杨玲。大学实用体育舞蹈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
[2]徐秀华,徐宝轩.国际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3).
[3]郑建华,马逾英.体育舞蹈特色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
[4]王丽华.体育舞蹈课教学讨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2).
[5]崔熙芳,王怀玉.最新现代交谊舞教程[M].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10.
[6]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6.